顛覆——亞洲飛躍的主角是創業者
2017/04/01
顛覆時代邁向未來的關鍵,不在曾經拉動全球經濟的歐美,而是在亞洲。
據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長期推測數據,全球的國內生産總值(GDP)中,亞洲的份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1913年為25%,而到2003年擴大到了40%。
![]() |
不斷增長的亞洲時代還會繼續下去。預計2030年亞洲的份額將提高到53%。
在這一過程中擔任主角的是亞洲的創業者們。他們開創了新的技術和商務模式,開闢出一片新市場。
![]() |
阿里巴巴會長馬雲 |
比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就是其中一人。阿里巴巴將中國網路銷售市場培養成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10%的産業,馬雲作為阿里巴巴的靈魂人物,帶領該公司於2014年在美國上市,這一場景令人記憶猶新。
在信用卡等個人支付手段尚不發達的中國,創建自主支付系統成為阿里巴巴實現飛躍的秘訣。利用第三方擔保的支付寶系統讓素不相識的人實現了安心交易。
馬雲曾説:「企業家必須懂得規律、尊重規律,同時破壞規律」。在政府主導經濟色彩強烈的中國,馬雲強調了在民間主導下建立新的基礎設施和規則的必要性。
在IT世界推進的「全球分工」也是不容忽視的潮流。從蘋果等專門做商品策劃和銷售的企業承接業務,只專注於生産的企業接連出現。以低廉的價格製造出魅力商品的模式在亞洲一舉擴大。
就這一意義而言,可以説鴻海精密工業的郭台銘和台積電(TSMC)的張忠謀等台灣企業家支撐了矽谷。
鴻海在2016年將夏普收歸旗下。另一方面,作為iPhone大多數核心半導體元件供應商的台積電將業務範圍擴大到了人工智慧,正欲實現飛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