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想要的美國全球角色
2017/01/19
池田元博: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忍耐或許已經到了極限。他強烈譴責俄羅斯在美國總統選舉期對美國實施網路攻擊,2016年底更是實施了驅逐35名俄駐美大使館外交官等情報機構職員的報復措施。
![]() |
美國情報機構發佈報告稱,網路攻擊由俄羅斯總統普丁下達指示,俄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GRU)等機構參與其中。其目的是阻止民主黨候選人、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當選總統。
從這一點來看,歐巴馬感到憤怒也是理所應當的。不過可以説對俄羅斯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也成為了歐巴馬政權下嚴重趨冷的美俄關係的象徵。
被點名批評的普丁又作何反應呢?在2016年底的記者會上,他對於歐巴馬的批評表達了不快,稱「競選失敗的一方總愛為自己找託詞,最好應該找找自身的原因」,否認參與網路攻擊。
對於美國驅逐大批俄羅斯駐美外交官的舉措,本以為普丁將採取對抗措施,不過普丁在之後發佈的聲明中表示「俄羅斯不會給美國外交官製造麻煩」,同時表示將邀請美駐俄外交人員的子女參加在克林姆林宮舉行的新年和聖誕慶祝活動。
當然,普丁並非無條件不採取對抗舉措。普丁在聲明中表示保留採取報復措施的權利,顯示出將關注本月20日正式上台的川普下任政權將多大程度改善美俄關係的姿態。
川普雖然也承認俄羅斯參與了網路攻擊,不過顯示出構築美俄「良好關係」的姿態。暫且不説俄羅斯是否掌握著川普的醜聞,但在俄羅斯希望川普當選總統這件事上似乎毫無疑問。普丁政權此次之所以沒有對美國採取報復舉措也可以認為是出於對下任川普政權改善美俄關係的期待。
但是,這兩國的關係真的能改善嗎?
俄羅斯著名的國際政治學家費爾多·盧科亞諾夫(Fyodor Lukyanov)表示「包括柯林頓、布希和歐巴馬在內,冷戰後美國的所有領導人都要求俄羅斯變革。這是導致俄美關係不穩定的主要原因。而川普並不關心俄羅斯變成什麼樣」。從這層意義上説,美俄首腦可以成為相互理解的朋友,但盧科亞諾夫同時也預測稱 「雙方關注的事明顯不同,美俄關係難以獲得實質性的重大改善」。
例如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很明顯,川普將要求普丁不要和中國緊密合作,主張應該美俄攜手向中國施加壓力」。但是,不管美俄關係如何改善,對於以經濟為中心與中國關心緊密的俄羅斯來説這都是不合理且困難的要求。
研究美俄關係的俄羅斯國際關係委員會總幹事安德烈·克爾圖諾夫(Andrei Kortunov)也表示「川普政權的誕生對於美俄關係來説,利多與風險並存」。
利多的一面是,川普多次發表親俄言論,此外美國共和黨政權在傳統上更願意推進美俄外交。另外,川普不像歐巴馬和德國總理梅克爾一樣屬於原則論者,「能夠與普丁圍繞具體案件展開輕鬆的磋商」。
但另一方面,川普缺乏外交經驗,周圍也缺乏擁有豐富經驗的人才,這成為主要的風險因素。此外安德烈·克爾圖諾夫最擔心的是,「美國放棄世界領導者的角色」。
普丁政權一直批評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呼籲構築多極化世界。俄羅斯實際上充當著推進敘利亞和平與原油減産的調節角色,在國際社會上顯示出存在感。如果美國不再充當世界的領導者,因烏克蘭危機而對俄羅斯施加的壓力可能放松。既然如此,為什麼這卻成為安德烈·克爾圖諾夫最擔心的因素呢?
例如,如果美軍從阿富汗撤退,伊斯蘭極端主義向俄羅斯波及的風險將提高。而如果伊朗的核協議成為廢紙,核擴散的擔憂也將升溫。再有,如果全球的自由貿易出現倒退,國際金融市場陷入混亂,俄羅斯經濟也將受到消極影響。
「俄羅斯與中國一樣,即使能肩負起國際秩序的一部分角色也無法完全取代美國」(國際政治學家盧科亞諾夫)。俄羅斯雖然希望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力一定程度出現減弱,但絕不希望美國完全放棄這一角色。這正是俄羅斯所面對的窘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論説副委員長 池田元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