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面對俄國革命100年的苦惱
2017/05/19
俄國革命已經過去100年。從導致沙皇俄國崩潰的二月革命發展到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掌握權力的十月革命,應如何評價這一系列動搖全球的大事件呢?在迎來100週年節點之際,全球掀起了討論熱潮。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羅斯普丁政府看起來正為如何應對而苦惱。
![]() |
俄羅斯總統普丁(TASS-KYODO) |
「親愛的,振作起來。必須讓大眾學會害怕你」,1917年3月7日,俄國皇后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在給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信中這樣寫道。「你所寫的很正確。但是,沒必要始終對大眾大發雷霆」,3月8日,尼古拉二世這樣回信。
「發生了可怕的事,革命了」,3月12日,費奧多蘿芙娜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同一天,尼古拉二世也寫道「令人遺憾的是,士兵也開始參加暴動……都是壞消息」。
阻止革命氛圍重燃
面對在當時首都彼得格勒(現為聖彼得堡)蔓延的工人罷工、民眾暴動和士兵造反,貴族和官僚們恐慌不安。正在瑞士流亡的列寧則對無法與俄國國內取得聯絡充滿焦慮。俄國革命家托洛茨基3月13日在紐約帶著興奮寫道「無論怎麼看,我們正在目睹的都是革命。希望更多人參加」。
![]() |
尼古拉二世及全家(1904年,聖彼得堡) |
在俄羅斯,最近出現了一家名為「project 1917」的媒體。這家媒體根據歷史資料、書信、日記和報紙報道等,按每一天的順序在網際網路上公開100年前發生的事件。記載了零下20度左右寒冷日子的氣溫、肉類價格、俄國貨幣對英鎊匯率等,傳遞出時代的氛圍。作為項目負責人,記者米哈伊爾·吉嘎(音譯)表示「俄羅斯的歷史時常被政治宣傳所利用。希望通過提供原始資料,讓讀者自己思考」。
在革命100週年的節點,普丁政府正對如何進行總結感到難以決斷。普丁在2016年底的記者會上僅僅簡單表示「在回顧1917年時,必須努力走向和解,而不是分裂」。在2016年10月的議會演講中,普丁曾曾引用在尼古拉二世統治下推動改革、同時毫不留情地彈壓革命派的首相斯托雷平的話,呼籲「團結起來」。普丁將「大國復興」作為凝聚力的來源,把強大俄羅斯與沙俄時代重疊起來的傾向很強。
俄羅斯獨立民調機構列瓦達中心(Levada Center)的輿論調查顯示,52%受訪者回答尼古拉二世給俄羅斯帶來好影響,列寧為46%,兩人基本不相上下。由於輿論分成兩派,俄羅斯政府難以對革命100週年明確表達立場。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在1月底表示「把歷史交給歷史學家去評論,重要的是不能因為思想不同導致社會分裂」。截至目前,俄羅斯尚未公佈革命100週年紀念典禮等的具體計劃。
俄羅斯歷史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弗拉基米爾·布爾達科夫(音譯)指出「政府並不關心100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麼」,「能確定的是政府內部要防止再次爆發威脅自身的革命」。
政府統制下的媒體正在宣揚俄羅斯特有的「陰謀論」。塔斯社製作了一部紀錄片,內容是德國等外國勢力和企業家給「革命家」提供資金援助,用金錢拉攏勞動者。這種論調與斷定2014年使烏克蘭親俄派政府垮臺的政變是「美國的陰謀」,以及普丁認為有人想推翻俄羅斯政府的主張一致。
烏克蘭政變後,在被俄羅斯武力吞併的克里米亞半島發生的「奇蹟」也成為話題。俄羅斯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的議員3月初在電視上宣稱,克里米亞半島併入俄國2年後,建在半島中心城市辛菲羅波爾的尼古拉二世雕像流淚了。該議員指出,這與沙皇退位100週年有關。也有觀點認為,這名議員的行為體現出俄羅斯政府暗中向虔誠的保守層滲透「反革命」思想。
二月革命後推進民主化的臨時政府在十月革命中被布爾什維克推翻,經過內戰後,開始了蘇聯持續70年的統治。布爾達科夫表示「俄羅斯打倒專制體制後,期待實現像歐洲那樣的民主主義的願望落空,這是因為傳統的農村文化根深蒂固」。他還指出,「在100年後的今天,俄羅斯的特殊性依然沒有變化」。
局勢類似革命前夜?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似乎已經開始走上民主化道路。但2000年上台的普丁鞏固了強權體制,掌握著龐大的權力,甚至能被稱為「沙皇」。2011~2012年,莫斯科爆發了數十萬市民參加的反普丁運動,但普丁通過吞併克里米亞將支持率提高到了80%,恢復了凝聚力。
「為什麼俄羅斯的民主化運動始終以強權統治的復活而告終呢」?參加了2011~2012年反普丁運動的暢銷書作家鮑里斯·阿庫寧為了尋找答案,開始專注於撰寫史書。他認為,俄羅斯的現狀與從1907年到革命爆發的一段期間很相似。在那段時間裏,沙皇俄國各地針對皇帝政權的暴動出現平息。經濟停滯、貪腐蔓延、改革毫無進展,為了使國民的視線從國內問題上轉移而強調敵人的存在,對外採取強硬政策。在革命爆發100年之際,似乎依然看不清俄羅斯未來會如何變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古川英治 莫斯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