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對立阻擋不了亞洲企業合作的理由
2017/05/12
村山宏:對東亞的「愛國者」來説,估計沒有比正在越南中北部的河靜省建設的鋼鐵廠更讓人費解的事情了。中國大陸、越南、日本、台灣、南韓,這些國家和地區之間在政治上存在錯綜複雜的矛盾,但又全部參與了這一項目。在越南的反華暴亂中,位於河靜省的這座工廠也曾出現過遇難者,但建設工作並沒有停止。亞洲存在一個情況,那就是即使政治上的對立被帶到經濟中,但過一段時間後,經濟上的相互依存關係也會緩解政治上的對立。
3年前的反華暴亂就如同沒發生過一樣,來到河靜省,發現正在建設中的設有高爐的鋼鐵廠前面,一排排餐飲店招牌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中國簡體字。2014年5月,圍繞南海的石油資源問題,中越關係陷入惡化,越南爆發了抗議中國的遊行。參與遊行的暴徒襲擊了有中國人的設施。當時,只要有漢字的招牌就遭到襲擊,有中國人工作的河靜省的部分設施也慘遭破壞。記得有報導稱,暴亂造成了數人死亡。
![]() |
越南河靜省正在推進建設的鋼鐵廠前的餐飲店招牌(自上至下分別是越南文、中文和韓文,2017年3月) |
河靜省在建的這座鋼鐵廠在投入運轉後將成為越南第一座大型高爐。該鋼鐵廠的運營主體是台灣大型化學企業台灣塑膠工業(台塑集團)。而台塑集團將工廠的建設作業委託給了中國大陸的中國冶金科工集團。發生暴亂時,建設現場有大量中國人在工作。3年後的今天,當時被報道回國的中國人又回到了建設現場。在工廠旁邊的四川菜館,中國人與越南人正友好地一起吃火鍋。
「以前這附近有大約1萬名中國人,現在估計只剩2千人左右了」,來自中國四川的店老闆這樣告訴我。與越南同事一起吃飯的中國工程師則説「工廠裏還能看到南韓人和日本人」。事實上,向該建設項目出資的除了台塑集團和中國鋼鐵這樣的台灣企業外,還有日本JFE鋼鐵。另外,部分工廠設備的構建由南韓大型鋼鐵企業浦項製鐵集團和三星物産承包,所以也有南韓人在此。
河靜省的鋼鐵廠除了反華暴亂外,由於在建設過程中出現人員受傷事故和環境污染等問題,開爐時間被推遲。不過,工程建設本身似乎正穩步推進。值得關注的是,聚集在河靜省的這些企業所屬的國家和地區都相互存在矛盾。中越的對立就不用説了,日韓也因歷史問題交惡,而中韓圍繞部署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薩德)的問題産生對立。中國大陸與台灣則在「一個中國」原則上出現碰撞。
亞洲在發生政治對立的同時,經濟領域的競爭意識也會逐漸提高,經濟民族主義情緒也將隨之高漲。但另一方面,不僅是鋼鐵,在家電和汽車等眾多産業方面,即使關係不好的國家和地區的企業也聯手展開合作。為什麼會産生如此矛盾的經濟關係呢?答案是,亞洲的經濟水準參差不齊,既有高收入國家的日本、準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的南韓及台灣、也有中等收入國家的中國大陸,還有低收入國家的東南亞各國。
從鋼鐵産業來看,在技術熟練程度和先進程度方面,高收入國家的日本企業走在前列,其次是準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的南韓及台灣企業。中等收入國家中國大陸的企業正在奮起直追,而開發剛剛起步的越南還停留在連高爐都無法令人滿意的水準。但在生産成本方面順序則完全相反。低收入國家的越南企業最佔優勢,其次是中國大陸的企業,再之後是南韓和台灣的企業,日本的企業則排在最後。
此報道日語版:http://www.nikkei.com/article/DGXMZO15946680R00C17A5000000/?df=2
此報道英文版:http://asia.nikkei.com/Features/Business-Insight/Frenemies-make-Vietnam-steel-megaproject-tick
要在東亞追求最佳生産方式的話,生産技術高的企業與成本競爭力高的企業的組合會是最佳選擇。在越南河靜省的高爐建設項目中,台塑集團將鋼鐵廠的建設工作委託給了中國大陸企業,因為這樣做成本要比委託給台灣和南韓企業低。當然委託越南企業建設的話成本會更低,不過越南企業並沒有中國企業那樣的技術。另一方面,台塑集團又將要求技術高的設備方面的構建委託給了南韓企業。
![]() |
由台塑集團主導推進建設的鋼鐵廠(2017年3月,越南河靜省) |
工廠實際啟動生産後,可以利用人工費便宜的越南勞動力,還可以期待日本JFE的技術支援。亞洲也因此誕生了一種體系,即根據經濟水準在生産設備、半成品和組裝等領域擁有不同優勢的企業和地區開展合作,高效率生産高品質電子産品和汽車。這也可以稱之為「亞洲團隊」。收入差距被視為經濟一體化的弊病,但正因為存在差距,企業才能開展合作,通過工序間的分工實現「整合」。
要想通過亞洲團隊追求經濟利益,各國和地區都不能無條件地把政治對立擴大到經濟領域。因為如果切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關係,反而會對本國不利。越南2016年的鋼鐵進口量同比增長18%,達到1840萬噸。如果鋼鐵進口持續增加,可能會陷入貿易逆差。國內的高爐鋼鐵廠是減少鋼鐵進口不可或缺的設施。因此,越南即便存在反華情緒,也還是召回了中國施工人員。
當然,亞洲的經濟差距不會永遠固定在現在這個水準上。後起國家和地區及企業正在努力縮小差距,而領先者也會失去技術優勢,相反追趕者隨著發展失去成本優勢的情況也會發生。在出現差距縮小或排名逆轉的産業,較之於互補關係,競爭關係會進一步加強,政治對立容易被帶入經濟領域中。中國與南韓的政治對立引發經濟對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南韓企業的零售業務在中國各地遭到抵制,現代汽車的銷量也出現減少。因為在零售和汽車領域,中韓之間的差距縮小,競爭關係比互補關係變得越來越激烈。相反,在南韓比中國領先的電子零部件領域則繼續保持著互補關係。因此並沒有聽説此次事件對南韓三星電子的中國半導體工廠(陜西省)和LG顯示的面板合資工廠(廣東省)構成影響。因為中國企業無法自主生産的重要電子零部件的供貨一旦停止,中國自身就會遭受打擊。
東亞企業超越國家和地區範疇進行合作,其技術和成本方面的互補關係抑制了政治對立和民族主義的爆發,避免了衝突。反過來説,要是各國和地區之間的互補關係減弱,大家一味追求表面利益的話,政治和經濟上的對立都將陷入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朝鮮與中國的資源貿易以外,與其他亞洲各國和地區的互補關係比較薄弱,其對外強硬姿態或許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此報道日語版:http://www.nikkei.com/article/DGXMZO15946680R00C17A5000000/?df=2
此報道英文版:http://asia.nikkei.com/Features/Business-Insight/Frenemies-make-Vietnam-steel-megaproject-tick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