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蛙跳」到何時

2018/01/10


      村山 宏:想必大家都聽説過「蛙跳」一詞,除了本意外,蛙跳還被用來形容技術和經濟跨越了階段的發展過程,一步到位的現象。例如在新興市場國家,在固定電話尚未普及的時候,直接跨越進了智慧手機普及的階段。多次實現「蛙跳型」發展的國家是中國。通過智慧手機付款的移動支付得以普及,中國正在迅速向無現金社會靠近。現在甚至又開始構築無需智慧手機的支付機制。

 

   刷臉坐地鐵

 

      在地鐵站,一位乘客對著購票機螢幕説「我要去東方明珠」。然後售票機自動推薦距離乘客目的地最近的車站。乘客只需對著購票機回答「好」即代表決定購票。在檢票口購票機讀取乘客的臉部資訊,確認是本人的話則會開啟閘機。此外售票機還能通過刷臉認證從乘客的電子現金中扣除車費。也就是説乘客可以刷臉乘坐地鐵。

 

阿里巴巴集團在上海公開的地鐵刷臉進站(AP)

 

      這是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集團2017年12月公開的使用人工智慧(AI)刷臉乘車實證實驗。利用語音識別和臉部識別,實現了無現金乘車。現在可以使用阿里巴巴的手機支付服務「支付寶」支付車費,不過引入刷臉乘車的話,連手機都不用了。阿里巴巴與在上海運營地鐵的上海申通地鐵集團聯手推進開發,力爭將該技術推向實用化。

 

      在中國,不帶錢包只帶手機出門的人越來越多。這是因為從便利店、餐飲店、計程車到路邊攤,都能使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據中國的調查企業艾瑞諮詢統計,2016年中國的移動支付金額達38萬億元。美國調查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統計顯示,美國的移動支付規模為1120億美元,中國的規模是美國的約50倍。

 

      日本2004年就推出了「錢包手機」的服務,可以説是移動支付的先驅,但是並未達到像中國那樣,連路邊攤都能使用手機支付的普及程度。在日本的個人消費中,現金支付仍佔5成。中國在2010年前後現金支付佔6成,現在已下降至4成。日本既有技術又有基礎設施,然而在移動支付、無現金社會方面,卻被後來者中國迅速趕超。

  

      為何會出現「蛙跳式」現象呢?雖然技術和産業都是分階段發展,不過新的技術和産業普及後,這些技術本身也會阻礙下一代技術的發展。在日本,ATM機很早就普及,連便利店內都設置著ATM機,日本人只要帶著銀行卡,隨時隨地都能取出現金使用。正因為如此,向信用卡的過渡就相對緩慢。日本信用卡的利用率低於美國和南韓。

  

   不拘泥於傳統技術

 

      美國和南韓的信用卡得以普及,與日本相比無現金社會的程度要高一些,但是信用卡卻阻礙了移動支付的普及。中國的ATM機和信用卡的普及程度都不及已開發國家,不存在阻礙移動支付這一新技術發展的現有技術。因此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中國最先接受移動支付。在日本拘泥於指紋認證等傳統技術的時候,中國已開始向使用人工智慧的刷臉認證這一新的階段躍進。

  


 

      不客氣地説,越是缺乏傳統技術和産業的積累,越容易實現「蛙跳」。中國網購規模的迅速擴大也能通過「蛙跳」來説明。在不久之前,中國幾乎不存在高效的零售和流通業,消費者難以快速購買到所需商品。天貓和京東等電子商務企業出現後,構築了物流和配送體制,推出了能夠輕鬆低價購買商品的網購平臺。

  

中國的街邊攤也已普及了手機支付

 

       在中國,有望實現下一次「蛙跳」的是純電動汽車(EV)。從人口比來看,沒有汽車的中國人依然很多,購入電動汽車的餘力很大。在使用電動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方面,中國或許也將趕超日本。今後在中國可能繼續接二連三地出現「蛙跳式發展」。不過,「蛙跳式發展」並不是只會在中國出現。任何一個新興市場都可能出現。

 

      緊跟中國步伐的是印度。莫迪政權2016年底廢除大額紙幣,為無現金社會佈局。印度構築起包括指紋識別和虹膜識別的生物識別身份系統「Aadhaar」,並創建了能夠在網上進行本人確認的環境。同時還在穩步構築使用Aadhaar、無需智慧手機的結算系統。另一方面,印度還提出2030年底之前禁止銷售汽車和柴油車,推進電動汽車普及的構想。就算是中國,一不留神就很可能被身後的國家趕超。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