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節點:從戰後到災後
2018/02/20
御廚貴:讓日本敏感感受到時代變遷的時候已經到來,那就是日本「平成30年」和「明治維新150年」節點的到來。西歷2018年只不過是單純表示時間的記號,但與平成時代的終結和明治維新150年這一日本近代的節點相重合。
![]() |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御廚貴 |
而且,平成時代的終結並非天皇駕崩導致的突然結束,而是天皇退位帶來的計劃好的結束。日本此時將不得不思考時間刻印下的歷史意義。平成的30年到底是什麼?包括平成在內的明治以後的這150年又到底是什麼?
災害、恐怖襲擊和社會不穩定的可怕時代
在2年前,我有一篇專欄説「不愉快時代」的到來,而如今將向著「可怕的時代」轉變。筆者2年前曾指出自然災害、恐怖主義、社會不安這3個問題,如今均以明確的形式顯現出來。
熊本地震(編者注:2016年4月)導致「災後」時代多層化(阪神大地震→中越地震→東日本大地震等週期縮短的地震和自然災害)、從中東阿拉伯國家開始蔓延的恐怖主義的頻發化、美國川普政權的上台與各國極右翼政權的誕生、以及對朝鮮的戰爭的「懦夫遊戲(Chicken Game)」化。自然災害、恐怖主義、社會不安這3個問題明顯給人帶來了隨時有可能發生的可怕感覺。
![]() |
如果感到不愉快,移開目光就可以了,但如果發展為令人害怕,確實前途莫測,即使扭過臉去,對於這種不知何時會發生的事態也會始終心存恐懼。
平成的30年是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的30年。看到3.11東日本大地震的發生,我清楚地意識到日本是「戰後」終結,「災後」的開始。由於不講道理的災害突然到來,數以萬計的生命瞬間消逝,國土也將流失。這正是「戰後」以來日本人長期沒有經歷過的事態。
戰後時代長期持續,尚未進入災後社會
如果把從二戰結束後日本經濟開始復興到步入高速增長的時期視為「戰後」,把進入平成之後視為「已並非高速增長」的時期,那麼應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所有領域推動換檔的時機其實已經到來。儘管如此,日本人的「戰後時代」實在是太長了,現在正是日本轉向災後社會的換檔時間!
雖然時光飛逝,但即使在災區,「災後」社會也沒有被充分意識到。從整體來看,日本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正因為如此,筆者不得不重覆「戰後時代沒有終結、災後時代沒有開始」這一自嘲性的説法。
但「災後」時代實際上已在阪神大地震時開始,由於在「不愉快的時代」發生了熊本地震,平成的四大地震分別都存在「災後」。因此,4個「災後」的比較也成為可能。
進入「可怕的時代」後,不斷有聲音警告稱南海海溝和東京等日本列島的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大地震。不能否認地震有可能導致新的核電站災害。就這樣,「災後」始終沉重地壓在日本的頭頂。
那麼,「戰後」時代將會如何呢?隨著川普總統的登場,美國與朝鮮處在一觸即發的危機之中。結果就是朝鮮的導彈頻繁飛過日本上空。人們已經開始討論戰爭導致秩序崩潰的可能性。新的「戰後」或許馬上到來。
安倍政權長期化
另一方面,日本的安倍政權喜歡向「沙拉碗 (Salad Bowl)」中暫時放入所有政策。然後找準適當時機,為了特定目的而暫時取出,這種姿態沒有改變。
![]()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KYODO) |
森友和加計學園問題暴露出安倍説話不夠謹慎的問題。在資訊的漩渦中不經深思熟慮,想説什麼就説什麼。對於這些發言,安倍的態度是不負責任、將錯就錯,總是隨隨便便説出不當言論。所以安倍一直保持「搪塞批評,通過法案」的姿態。
日本民眾對安倍是什麼態度呢?雖然安倍政權的支持率沒有變化,但民眾認為政權的説明不夠充分。
即便如此,安倍政權仍在3次眾議院選舉和2次參議院選舉中取得勝利。由於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安倍政權一直把姿態擺得很高。而且可怕的是安倍政權憑藉著「比前政權好一點」的理由每一次都取得勝利。2017年秋季突然舉行大選,讓曾經一度執政的日本最大在野黨解體,失去了重要對手。
如果對平成的30年的日本政治進行概括,不少人認為是「改革」。日本原本應該通過「小選區與比例代表並立制」與「政黨補助金制度」兩項改革,實現兩大政黨的政權更替。的確,這一設想在細川政權、羽田政權與民主黨政權3代曾實現過。
但淪為在野黨的自民黨並未深刻反省,而是想辦法儘早把執政黨拉下臺。自民黨很快實現了攻守轉換,自中曾根政權以來,又2次誕生了長達5年的自民黨長期政權。平成的30年中,在政權更疊的強大力量下,先是誕生了小泉政權,現在又誕生了安倍政權這兩個長期政權。
安倍政權的現狀與2年前相比沒有變化。儘管安倍本身抱有右翼思想,但日本並未像世界各國那樣誕生「極右」色彩很強的政權。右翼因素並不是從政權外部帶進來的,而是在政權內部積累的。結果,日本之前一直避諱的如何解釋歷史問題和如何認知世界的問題,在安倍政權下變成理所應當的事。日本從「不愉快時代」轉向「可怕時代」的事例越來越多。
安倍政權在這5年裏儘量不改變對政權構成支撐的關鍵人事格局。除了再次成為首相的安倍本人外,副總理麻生太郎和官房長官菅義偉等人也一直在任。卸任議員職務的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繼續負責修憲工作,這種情況實屬罕見。
簡直就是「後繼無人」。不僅沒有培養安倍的接班人,也沒有培養政權關鍵人物的接班人。儘管安倍政權已經明顯「老化」,但「安倍之後還是安倍」的狀態仍將持續。
日本自佐藤政權以來,執政5年以上的政權必定後繼有人。「三角大福中(三木武夫、田中角榮、大平正芳、福田赳夫、中曾根康弘)」、「安竹宮(安倍晉太郎、竹下登、宮沢喜一)」、「麻垣康三(麻生太郎、谷垣禎一、福田康夫、安倍晉三)」,讀起來就像打油詩一樣。日本老化的政權缺乏緊張感,雖然大多數日本人繼續支援自民黨政權,但內心希望首相不是安倍也行。
在經濟方面,從表面上看日本的經濟狀況還不錯。「沙拉碗政治」沒犯什麼大錯,在外交和安全保障方面也呈現安倍一面倒態勢。
強大在野黨不復存在
可怕的是在野黨的崩潰。這是因為沒有強有力的在野黨,安倍政權將喪失政策推進的方向性,擺不清自己的位置。
即便如此,安倍政權仍將持續下去,很可能延長至平成的30年之後。從明治維新150年的角度看,安倍與桂太郎和伊藤博文等明治時期長州藩士出身的首相並駕齊驅,實現了長期執政。
平成的30年與明治維新後的150年。希望每個日本人都想著這些時間點製作年表,把回想起來的事情寫進年表中,也許能看到什麼?如果能夠看到新時代的樣子那就太好了。
![]() |
御廚貴:1951年出生。東京大學博士(學術)。專業為日本政治史。東大尖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