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學區房和教育費

2018/06/07


  多部田俊輔:中國的知名中小學學區房依然人氣不減。因為計劃生育等政策,家長望子成龍的「教育熱」不斷升溫。據説,在中國,1個孩子到大學畢業所花費的教育費最低是70萬元。學區房的房價通常比普通住房超出3成以上,反映出貧富差距問題正在影響教育的社會課題。

  

在知名中學的學區房銷售中心,除了樓盤的模型圖,還介紹學校的教師陣容

  

  重慶市東原房地産開發集團在市中心以北約30公里的郊外開發了「東原·嘉閱灣」小區。一走進銷售中心,一名男性銷售員就熱情地過來打招呼:「您的孩子進了這所學校,未來就一片光明。向您推薦這個房子」。

 

  這個項目的特徵是,附帶2017年9月開設的「西大兩江實驗學校」的入學權。「西大」是西南大學的簡稱,原本是培養教師的師範大學,西南大學附屬高中考上北京大學等知名學府的學生很多。如果從西大兩江實驗學校畢業,可以優先進入西南大學附屬高中,因此家長都趨之若鶩。

 

  「3.5億築西大兩江實驗學校」,正如樓盤前路邊的廣告所説,該校是東原與西南大學附屬高中合作設立的。校內引進了最先進的學習設施,挖來西南大學附屬高中的原副校長擔任校長,師資力量經驗豐富。由於學區房的屬性,不久之後開盤的2期項目預期價格已超過1.3萬元/平米,預計比周邊高出3成以上。

  

購買旁邊在建小區的房子可進入右邊的學校上學(重慶市內)

  

  不僅是重慶,在江蘇省南京市、湖北省武漢市和廣東省深圳市等眾多地方城市,學區房都炙手可熱。房地産公司能夠以較高價格銷售樓盤,學校可以擴大事業,老師能夠增加收入,消費者則能讓孩子進入名校。尤其是北京等地區,政府管理嚴格,二手學區房的價格居高不下。

 


  正如學區房所象徵的一樣,中國人在子女教育費上願意花錢的傾向十分突出。由於30多年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包括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在內的6個錢包都用於1個孩子。據《南方都市報》報道,1個孩子到大學畢業所需的教育等費用超過70萬元。在培訓班費用較高的北京達到276萬元,在上海達到247萬元。

  

 

  按年齡來看,最花錢的是面臨高考的高中時代,佔整體的3成以上。因為能否進入名牌大學會影響以後的就職。如果從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知名大學畢業,有利於進入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和政府機構等。

 

  觀察2017年夏季的畢業生就業單位,以北京大學為例,國有企業為30%,數量最多,政府機構為17%。在民營企業中,華為技術和騰訊控股等知名企業比比皆是。清華大學也顯示出同樣傾向,在國家電網和中國核工業集團等就職的畢業生也很多。

 

  讓孩子進名校的教育熱潮仍沒有降溫的跡象。在中國,大學升學率也在持續上升,2016年達到43%。家庭條件富裕和普通的家庭出身的孩子都能考上大學,因此與貧富差距相關的教育熱潮也引發了社會問題。在孩子普遍要上培訓班的背景下,教師放學後在培訓班教課成為普遍現象,部分教師將精力投向比學校更能獲得高額報酬的培訓班,已經成為社會問題。

 

  

  2017年,四川省一名女中學生自殺。據悉原因是老師強制要求其放學後到自己的培訓班學習,培訓班的費用全年高達1萬元。每天到很晚都寫不完作業,造成了心理壓力。

 

  為了逃避國內激烈的應試戰爭,到海外留學的家庭也在增加。力爭以流暢的英語和海外學歷為武器進入外資企業。作為初中生的母親、一位北京的女性公務員感嘆,「留學比與上培訓班花錢更多。結果是資金實力很重要,大人只能拼命工作」。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重慶 多部田俊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