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負父母催婚壓力的中國年輕人

2018/06/05


  原島大介:想必不管哪個國家的年輕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會被父母催婚吧。在看重面子的中國,這種壓力要比日本大得多。可是尋找人生伴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通過網路來尋覓佳偶的人越來越多。網上徵婚受歡迎的原因似乎是可以悄悄尋找對象,不會被外人知道。

      

中國年輕人受到的催婚壓力比日本更大(資料圖)

   

  「當時馬上快30了,家不停催,很著急」,在上海工作的王女士(31歲)回憶起3年前的事這樣説。她表示,自己工作的單位女性居多。上海本地人不太願意和外省人結婚。來自東北遼寧省的王女士幾乎沒機會認識適齡未婚男性。

   

  當時,她從朋友那裏聽説了相親網站。她朋友就是通過相親網站認識了自己的丈夫,於是王女士交了198元會費成為相親網站的註冊會員。雖然王女士最後與朋友介紹的男性結婚了,但她表示「相親網站很方便,估計經常上網的年輕人會用的更多」。

     

  中國的調查公司艾瑞諮詢的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的網上相親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6%,達到40億元。預計今後將繼續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擴大至52.7億元。

    

  網上相親通常是先支付費用完成註冊,然後就可以瀏覽其他註冊用戶的照片、職業、年齡等基本資訊以及興趣、宗教、民族等資料。如果有中意的對象,就可以和對方聯繫,如果雙方在網上聊得來,則可以線下見面。

     

  中國最大的相親網站世紀佳緣擁有1.7億多註冊用戶。其中很多人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城市地區公司職員,世紀佳緣提供服務約12年來幫助1300萬人成功約會或是找到意中人。

     

  網上相親市場出現增長的背景是年輕人受到父母的催婚壓力。現在的父母基本上都認為結婚是理所應當的事。在王小姐的家鄉東北,很多人不到25歲就結婚了。隨著自己朋友的孩子一個個結婚,而自家的孩子還沒有結婚,這些父母便焦急起來。

   

  此外,由於朋友的孩子結婚時需要「隨份子」,如果自己的孩子一直不結婚,隨出去的份子就收不回來。不少父母退休之後需要依靠子女。出於面子和自身養老的考慮,一般子女到了25歲,父母便開始催婚。

        


                                

  在遼寧省大連市上班的孫女士(24歲)就是一位受到父母催婚壓力的單身女性。孫女士來自黑龍江省的農村,她的同學幾乎部結婚生子了。

              

  孫女士每次春節回家,都會因為結婚的事和父母吵架。2018年春節,儘管她幾乎每天都被逼著去相親,但孫女士表示「我現在根本不可能嫁農村男人」。像孫女士一樣不堪父母催婚壓力的年輕人開始偷偷通過相親網站來尋找結婚對象。

                

  另一方面,隨著收入增加,厭倦了父母的催婚,堅持不結婚的人也出現增加。中國的結婚人數呈逐年減少的趨勢。能否讓這些「單身主義者」轉變態度願意結婚也將左右今後婚戀市場的動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連 原島大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