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萎縮」時代到來

2018/08/07


       秋田浩之:輕視同盟的美國總統川普的言行正在歐洲和亞洲擴大不安。但是,僅僅批評川普的行為,還看不到問題的本質。

 

       美國主導的同盟關係正在動搖,這是因為世界正在遭受稱得上「同盟萎縮」的結構性變化的浪潮衝擊。川普帶來的風波是同盟萎縮産生的「症狀」,並非原因。

 

       正如經濟那樣,如果需求減少,同盟也將陷入萎縮。目前,世界正處於這種狀態。最主要的原因是約30年前的美蘇冷戰的終結。

 

       像蘇聯那樣巨大的共同敵國已經不復存在。對於美國及同盟國來説,中國也許是安全保障上的隱憂,但在經濟方面,卻是無法分開的合作夥伴。因此,經過漫長的歲月,同盟的需求出現萎縮,美國和友好國家也在發生摩擦。

 

       核武器、恐怖主義、網路攻擊等,威脅在世界範圍內仍在擴散。如今如果同盟關係破裂,世界將變得不穩定。

 

       川普即使並非同盟萎縮的根本原因,但也明顯造成了進一步打擊。這是因為在推特(Twitter)乃至首腦的正式會議上,不斷發出作為全球領袖不應有的言論。

 

       據熟悉內幕的外交人士稱,在6月的七國集團峰會上,川普像下面那樣突然改變態度,令所有人感到驚訝。

 

       德國總理梅克爾:保護主義政策沒有好處,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原則。

       川普:不希望被WTO規則束縛。

       梅克爾:但是,美國是WTO成員啊。

       川普:現在的確是。但是,明天或許退出。

 

       在此基礎上,川普還發出以下言論,猶如在説屬於美歐軍事同盟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NATO)是一個累贅。

  

 

       「你們讓美國背負鉅額貿易赤字,但防衛卻依賴美國。國防支出並沒有達到國內生産總值(GDP)的2%」。

 

       類似的交鋒還出現在7月11~12日的北約首腦會議上。

 

       的確,美國獨自承擔了北約整體國防支出的約7成。北約提出了將國防支出提高至佔GDP的2%這一共同目標,但在29個成員國中,達成目標的只有8個國家(本年度預期)。

 


   

       如果將目光轉向亞洲,日本的防衛費則是更少的0.9%。美國政府的國防智庫表示,川普也注意到這一點,「今後有可能發展為嚴重的日美對立」。

 

       川普雖然避免公開批評日本,但據稱在私下的會談中,曾委婉地敦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一步付出防衛努力。

 

       當然,認為美國單方面蒙受損失這一川普的同盟觀並不正確。駐外美軍由接納美軍的國家也支付鉅額經費,日歐外交相關人士指出:「與在美國本土駐紮相比經費更低」。

 

   秋田浩之的其他文章

 

  推遲「川金會」才是明智之舉 

 

  川普涉朝談判重用中情局的誤區

 

  川普與金正恩會談的日本噩夢

 

  誰會盼望朝鮮滅亡? 

 

  中美走向「DNA」的碰撞

 

  美國會打朝鮮嗎?

 

 日本在朝鮮問題上最糟糕的局面有兩 個  

 

  「大象」對「龍」動怒的結果

  

  阻止朝鮮核武裝有盲點

 

  東南亞希望日本這樣制衡中國?   

    

       據估算,到2030年代末,美國有可能在GDP和軍費上被中國超越。川普要實現讓美國重新變「偉大」的承諾,應該需要更加強大的同盟。

 

       但是,即使面對這些反駁,也難以想像川普會改變想法。或許會反而加強反擊,更加變得固執己見。

 

       那麼,作為美國的同盟國,歐洲、日韓和澳大利亞將何去何從呢?首先,應該認識到,這種混亂並非是只要川普下臺就會結束的「陣雨」,而是源自根深蒂固的同盟萎縮。

 

       同盟萎縮主要有2個原因。正如上文已提到的那樣,原因之一是1991年的蘇聯解體。在冷戰期間,美國冒著國家存亡與蘇聯進行對峙。積極支撐西歐和日韓的防衛,是因為這些國家構成防波堤。

 

       在蘇聯消失之後,這些理由減弱。7月的美國輿論調查顯示,約半數受訪者回答稱,如果北約各國拒絕增加國防費,美國可以無需承擔防衛義務。

 

       第2個原因是2001年美國「九一一」恐怖事件以後、美國在阿富汗和中東持續展開的戰爭。在近代歷史上,美國這樣長期參與戰爭的案例幾乎不存在。第2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不足4年。至於越南戰爭,全面介入也只有約10年。

 

       由於因戰爭而感到疲憊,美國自歐巴馬前政權時開始轉向內向。宣佈美國不再是「世界警察」、敦促北約各國將國防支出提高至佔GDP的2%的正是歐巴馬。

 

       這一趨勢並非暫時性的,川普之後或仍將持續。歐洲和日韓至少需要站在這種前提下,制定防衛戰略。歐盟(EU)正在加強不依賴美國的安全合作。還能聽到應發揮英法的核力量、構建歐洲自主「核保護傘」的呼聲。

 

       缺乏多邊安全體制的亞洲無法走歐洲的道路。日韓澳將增加防衛的自主努力,另一方面,將把合作擴大至印度和東南亞,建立鬆散的安全合作網。在此基礎上,將美國拉進來,避免美國的參與斷斷續續至關重要。

 

       對於美國的同盟國來説,面對川普,慌慌張張也無濟於事。上策是反過來利用他的出現,加快同盟的修復,以防止致命傷。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秋田浩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