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眼睜睜地看著中日良機溜走
2018/08/13
高橋哲史: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年,同時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這兩個40年的重疊並非偶然。中日以經濟為軸心不斷加深聯繫,如今迎來了步入全新協調時代的良機。
1978年10月,為簽署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而訪問日本的時任副總理鄧小平乘坐新幹線從東京前往京都。在被問及乘坐新幹線的感受時,鄧小平表示:就像推著我們跑一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這一發言至今仍然令中國人印象深刻。
![]() |
鄧小平1978年訪問日本時到田中角榮首相官邸作客(1978年10月24日,kyodo) |
實際上,鄧小平回到北京後馬上「跑」了起來。中國共産黨在同年12月召開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對日本發展速度之快感到驚訝的鄧小平,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鄧小平希望獲得日本的技術和資金。提出擱置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問題,希望日本提供援助。日本通過鉅額的政府開發援助(ODA)等支援中國推進改革開放。説改革開放初期是中日兩國「二人三足」攜手啟動的也不為過。
即使1989年發生事件,日本支援中國發展的姿態依然沒有發生變化。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10年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2大經濟體。
中國已經不再需要日本幫助的氣氛在中國擴散。2012年9月日本對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實施國有化後,中國爆發了激烈的反日遊行,中日關係降至歷史冰點。
![]() |
2012年9月16日在上海的日本總領事館周邊進行反日遊行的民眾(kyodo) |
中國開始出現了,不僅僅是經濟規模,在技術創新層面,中國超越日本乃至美國不過是時間問題的觀點。對於開始驕傲自滿的中國,美國川普政權發起了狙擊高科技産業的貿易戰,中國被迫加強了防禦。
中國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認為繼續和日本對立下去無法應對美國。於是開始重新構建對日政策。
李克強總理5月訪問日本之際,安倍晉三首相呼籲,「日中關係從競爭進入協調的時代」。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安倍認認為兩國關係從日本援助中國到激烈對立,最終站在了協調時代的入口。
當然,中日兩國之間仍橫亙著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和歷史認識等多個對立點。目前的中國與民主主義和人權等價值觀也保持一定距離,和過去一樣與中國打交道並非易事。
儘管如此,如果猶豫不前,兩國關係不會取得進展。40年後好不容易再次迎來中日「協調」的良機,不要眼睜睜地看著機會溜走。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國總局局長 高橋哲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