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了一下2060年中日美的GDP

2019/08/15


     猿山純夫、田原健吾:從中美兩國的IT企業壟斷世界企業總市值前列等狀況可以看出,數位技術正在成為企業業務的關鍵。在數位經濟領域走在前頭的美國不斷升級本國至上主義,與在背後追趕的中國加強一決勝負的姿態。在世界局勢動盪的背景下,主要國家的經濟從長期來看將走上何種軌道?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對截至2060年的經濟走勢進行了預測。

       

     

      2060年時,日本除了面臨人口減少和老齡化之外,生産效率也提高乏力,換算為美元的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將持續縮小。在經濟規模上,將從目前的世界第3位跌至美國、中國、印度和德國之後的第5位。

    

      預測之際重視的是3個要素。第一是作為創造財富的基礎,與設備等有形資産相比,無形資産變得重要。無形資産指的是雖然眼睛看不到,但能創造附加值的資産,包括軟體、通過研發獲得的智慧財産權以及商業模式等業務或組織的經驗等。在美國和歐洲的部分國家,無形資産投資已超過有形資産投資。正如金融的網路交易和自動駕駛那樣,以往需要面對面的服務在邁向數位化的同時不斷擴大,因此旨在掌控服務的無形資産變得日趨重要。

   

      作為第二個要素,為提高生産效率而在個人和企業之間交換和共用數據的機制將變得重要。數據與一般財富不同,具備可供多人同時使用的「非競爭」的性質,對社會整體的拉動效應巨大。如果具備充分利用數據的創意的人能加以利用,創造新價值的可能性將隨之擴大。例如,如果將地區的用電量數據用於掌握人的活動,周邊商店和餐飲店的顧客人數將容易預測,能提高採購和人員配置的效率。

    

      第三是在全球維持開放經濟的重要性。全球化帶來國際分工的優點,通過與優秀海外企業的競爭和資訊交換,生産效率也將隨之提高。隨著邁向數位化,跨境服務的提供也將變得理所當然,因此避免阻礙國內外數據流動也日趨重要。

   

      在此次的長期預測中,設想了影響主要國家經濟的人口、有形及無形資産投資的趨勢和這些影響生産效率的「經濟的開放性」,對截至2060年進行展望,結果浮現出2個典型的世界經濟的前景。

  


   

      第一是中美難分伯仲。中國將以較高增長率追趕已開發國家,到2030年代前半期,在經濟規模上暫時超過美國,但之後轉為增長乏力。原因是在2030年前後,中國人口開始減少,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縮小,採用新技術帶來的生産效率上升也變得困難。另外,優待國內企業和禁止數據轉移至國外等封閉性制度將拖累生産效率。結果到2060年,美國將再次趕上中國,維持彼此競爭的狀態。

  

      第二是日本經濟在世界上的存在感下降。日本的GDP到2020年代將被印度超過,2040年代被德國超過。背景是日本面臨迅速的老齡化和人口減少,而印度在2060年之前人口持續增加,德國由於和歐盟(EU)各國的壁壘較低,在貿易和投資方面保持開放制度,因此將維持較高的生産效率增長。

   

      日本的人口到2060年將減少至不到1億人,出現65歲以上老年人從如今的約4分之1提高至佔近4成的人口結構。勞動力也相應減少,同時老齡化加劇。在屬於增長領域的數字型服務及其出口方面,日本處於劣勢。美國擴大出版、影像及專業服務領域出口,英國擴大金融領域出口,印度擴大IT服務出口,但日本在增長和規模上都顯得相形見絀。

  

      另外,日本的無形資産投資偏重於軟體和研究開發,以有特色的業務獲取收益的商業模式等無形資産的積累少於其他國家(見照)。健康與醫療等因處在高齡社會而本應豐富的數據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在美國,從醫療機構和藥房獲得自己病歷和處方藥數據的機制正在形成,而在日本,醫療資訊的第三方利用仍然有限。

         

       日本要挽回落後、打開停滯局面,加快應對數位經濟不可或缺。如果將無形資産投資與GDP之比提高5個百分點、提高至超過美國的比率,增長率將提高0.3個百分點,有望維持正增長。要實現這個目標,數據共用的框架成為關鍵。

   

      如果避免一部分企業壟斷數據、向新競爭者敞開門戶,産生新附加值的可能性將提高,還有促進健康競爭的效果。例如,推動銀行的客戶交易資訊接入外部系統,讓第三方能夠共用,能夠推動資産管理應用程式等、金融與IT結合的金融科技的多樣化服務的開發。

  

      跨境自由數據流通對於國際性業務來説,也成為重要的條件。與海外的電子商務和結算將伴隨數據的交換。跨越邊境推進製造工序和業務的分工、高效實現生産與服務提供的全球價值鏈屬於無形資産,其構建和維持需要數據。限制數據流向國外的「本地化(localization)」將提高跨境業務的成本,貿易整體也受到阻礙。

  

      以美國川普政權的上台為轉捩點,貿易保護主義正在加強。在已開發國家,製造業的比率下降,穩定的就業將喪失,隨著邁向數位化,收入差距呈現擴大態勢。如果貿易戰激化,像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經濟邁向條塊化,世界經濟萎縮、陷入「大停滯」的風險也無法否定。

   

      根據設想美英將限制移民、數據流通也被嚴格限制的「貿易保護主義前景」的預測,包括中美在內,世界整體陷入負增長。在此情況下,人口減少和老齡化加劇的日本由於依賴外需,不僅是GDP的規模,每人平均GDP也有可能明顯減少。

   

      為了避免這種惡夢般的前景,不僅要維持開放性,消除財富和收入差距的政策不可或缺。如果世界經濟不斷邁向數位化,充分利用數據等無形資産的企業的收入將增加,另一方面,通過工資向勞動者分配財富的比例將縮小,勞動分配率有可能下降。要抑制收入差距的擴大、防止社會分裂,需要「數位資本主義」的升級,例如建立向作為數據生産者的個人分配收入的機制等。

    

         猿山純夫                                  田原健吾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猿山純夫、主任研究員田原健吾

      猿山純夫:1959年生。東京大學教養系畢業,法政大學博士(經濟學)。專業為日本經濟論

  

      田原健吾:1980年生。取得東京大學博士課程學分後退學。專業為宏觀經濟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