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婚戀網站崛起看中國社會變化

2019/08/23


       在中國,活用網際網路的相親活動正在不斷發展。除了推出利用VR(虛擬現實)等的新服務以及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個人資訊保護對策之外,舉行相親聚會等活動的措施也在增加。一項調查顯示,單身人士的8成使用婚戀網站,網上相親活動已在中國社會紮根,在此背景下,預計市場規模到2021年增至1000億日元。

 

在深圳舉行的相親活動

 

       在中國,活用網際網路的相親活動正在不斷發展。除了推出利用VR(虛擬現實)等的新服務以及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個人資訊保護對策之外,舉行相親聚會等活動的措施也在增加。一項調查顯示,單身人士的8成使用婚戀網站,網上相親活動已在中國社會紮根,在此背景下,預計市場規模到2021年增至1千億日元。

 

       「能遇到這麼可愛的人,很幸運」,8月10日下午,一名26歲男性參加在廣東深圳一家商場舉行的相親活動的將皇冠頭飾放到剛剛結識的女性(24歲)頭上,在祝賀兩人成為情侶的活動區,微笑著拍攝了紀念照。

 

       這一天的活動由「珍愛網」主辦,與負責監管當地國有企業的政府部門合作,匯聚了在國企工作的共500名男女。活動中,在參加者胸前和手腕上貼上號碼,邊玩遊戲邊尋找交往對象。參加活動的女性(28歲)透露,「對方的工作和社會地位都很清楚,能夠放心參加」。

 

       中國調查公司易觀2018年實施的網上調查顯示,在18~40歲年齡段的2000名單身人士中,8成回答稱在半年以內使用過婚戀網站。作為擇偶方式,5成以上受訪者支援婚戀網站,比例與親友介紹相當。

 

       婚戀網站在中國崛起是在2000年代前半期。由於即使本人工作繁忙也能輕鬆擇偶的便利性等,婚戀網站受到歡迎,迅速增長。從網站註冊人數來看,最大的「百合佳緣」超過3億人,而珍愛網達到1.7億人。

 

       婚戀網站起初的主流機制是通過網路尋找交往對象,然後單獨約會,後來出現了由「紅娘」根據註冊資訊選取用戶的優點並進行匹配的服務。除了使用短視頻、現場直播、VR和網路遊戲的多樣化交流手段和採用人工智慧(AI)的高效配對之外,還出現了區塊鏈來降低資訊洩漏風險的情況。

 


 

       不僅是通過網路交流,婚戀網站的用戶直接與「紅娘」見面諮詢的直營店也在增加,珍愛網在全國開設了近70家門市。在1年時間裏合計舉行了大小1000多次相親活動,同時還擴充婚禮策劃和新房介紹等面向婚後的服務。易觀的統計顯示,2018年婚戀網站的市場規模比2017年增加17%,達到50億元,到2021年有望增至71億元。

 

 

       網上相親活動在中國紮根的背景在於中國社會的迅速變化。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男女邁向高學歷化,就職之後過著忙於工作的日子。在湖北省一家大型車企工作的男性(35歲)針對使用婚戀網站的理由解釋稱,「結婚是家庭的問題,並不容易。中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因此通過明確彼此要求結婚對象具備的條件,能夠合理地選擇最適合的對象」。

 

       實際上,由於經濟方面問題和價值觀的多樣化等原因而對結婚變得慎重、或不願結婚的單身人士正在增加。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的結婚登記數為1010萬對,與頂峰的2013年相比減少25%。中國媒體報導稱,中國單身人口規模達2.4億人。

 

 

       此外,還涉及到男性承擔大部分結婚準備工作這一傳統價值觀和經濟方面的問題。珍愛網的調查顯示,近8成女性要求在結婚前買房,很多意見認為首付應由男性承擔。在北京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工作的男性(28歲)表示,「雖然讀了研究生,但是一個月掙8000元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買房」。

 

       以城市地區為中心,晩婚化的趨勢也很明顯。江蘇省的統計顯示,該省2017年的平均初婚年齡提高至女性34.3歲、男性34.1歲。此外,共青團下屬組織2018年發佈的報告表示,近16%的單身青年認為如果找不到理想的結婚對象就繼續單身。越來越多年輕人比起改變對交往對象條件的要求,更重視自己的想法。

 

       中國政府也打算出台促進結婚的政策。作為少子化對策的一環,2016年中國全面廢除獨生子女政策,轉為允許生育第2個孩子,但出生率沒有顯著提高,因此開始有意見認為,降低法定結婚年齡或許會有效果。中國人大代表等提出了將目前男性22歲、女性20歲的法定結婚年齡分別降至20歲和18歲的方案等。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