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在養老領域能否雙贏?
2020/01/10
羽田野主:中國開始派遣年輕人才赴日學習護理經驗。將學生送往應對老齡化經驗豐富的日本,讓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護理經驗。未來讓這些學生回國,培養成支撐中國護理行業的幹部人才。中國領導層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將護理政策定位為支柱之一。預計在護理領域,中國今後會進一步向日本靠近。
![]() |
參加赴日護理人才培養課程開課儀式的中國學生(山東省濟南市) |
2019年11月8日在山東省濟南市一家酒店會議室內,聚集了100名20歲左右的學生。當天是培養赴日護理人才的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開課儀式。
主席臺上坐著山東省和濟南市的政府官員。日中醫療福祉交流協會的代表理事柴雍光表示,2025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將上升至34.8%。他表示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老齡化問題,希望學生們一定到日本學習,積累國際經驗。開設此類課程的動作正在向遼寧省等中國全國各地擴散。
中國關注的是日本政府啟動的護理領域「特定技能的在留資格制度」。日本引入這一制度是因為在本國護理領域的人才短缺,希望向擁有專業性和技能的外國人開放大門,以維持護理制度的基礎。日本政府提出5年最多接納6萬人的計劃。
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雖然很早就向日本輸送護理人才,但是「漢字的學習」成為很大的障礙。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相關人士表示,中國人學習日本漢字快,應該會處於有利地位。
在該學院,從2019年9月開始希望前往日本的年輕人在這裡學習日語和護理的基本知識,課程為三年制。據説學費為每年5000元左右。
據中國新華社報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2日在北京面向企業家的座談會上表示要大力發展養老産業。這與4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上指出的要加快民生領域工作推進,加大對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育幼養老等方面投入,解決好部分群眾急迫的現實問題的方針形成一致。6月,在大阪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習近平主席舉行會談時達成共識的事項中就包括中日在養老領域加深合作。可見,加強養老基礎是中國的重要課題。
中國之所以著力發展養老事業與政策目標密切相關。中國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目標。其中一個是在2021時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另一個是在2049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日益臨近的是2021年,2022年將是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養老政策不完善很容易招致老年人的不滿和加重在職一代的負擔。如果養老政策步入正軌,有助於強化基礎。
不過,熟悉中國養老行業情況的相關人士指出「中國的養老護理設施以面向富裕階層、類似高檔酒店的設施為中心,在養老一線也顯露出中國的貧富差距」。
![]() |
位於河北省的高檔護理設施 |
記者日前訪問了位於河北省廊坊市的養老設施,十分震驚。該養老設施的外觀與北京市中心的高檔酒店無異,進入大廳是鋪設著大理石的地面。康復訓練設施的完善程度自不必説,醫生和護士24小時待命,可隨時看診。地下1層設有游泳池、健身房和太極拳教室,地上3層開設有書法、小提琴、卡拉OK、鋼琴和舞蹈等課程,並配有老師。入住者可以自由的享受興趣愛好。課程時間安排也會定期調整,避免入住者厭倦。
這裡的居住空間採用單間制,和日本住宅的一個房間沒什麼差別。今年夫妻倆一起入住的北京的70多歲女性笑著説:「住著很舒服。即使在日本這樣的設施也很少吧」。
但是能夠入住這樣設施的僅限一小部分人。1個月的入住費用高達7000元。據稱,入住的老年人中有清華大學的退休教師。入住者中,似乎養老金較多的公務員和大學老師等比較突出。雖然服務確實很好,但要支撐老齡化加重的中國14億人口,這樣的養老設施基礎遠遠不夠。
中國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從2016年開始在上海市等部分城市試驗性推出護理保險制度。在養老護理一線,專業性人才的需求逐年擴大。日中醫療福祉交流協會的柴雍光代表理事充滿期待地表示,年輕中國人才支撐人手短缺的日本護理一線,學習技能,未來成為支撐中國護理行業的人才。這是雙贏關係。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國總局 羽田野主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