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遊客給安倍出了一道難題

2020/03/12


  坂本英二:直到最近,訪日遊客等湧向日本全國旅遊勝地的「旅遊過熱」還成為問題。

    

  在京都的清水寺,筆者看到喊著「beautiful」拍攝照片的歐美旅遊團,而在鏡頭前身穿和服的一群女性則説著中文。之後乘坐計程車時,司機一臉不滿地説,「外國人多了,太堵了。還不像日本人那麼愛搭車」。 

        

京都市東山區,1月15日

           

  如今這種情景已完全改變。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擴大,訪日遊客出現銳減,旅遊景點的臨時歇業也在擴大。如果消費進一步冷卻,日本政府將不得不面臨應對病毒和刺激經濟的兩線作戰。

        

  2020年初接受採訪的日本自民黨的前閣僚圍繞政局表示,「安倍晉三首相有可能再次一決勝負。在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結束後,今年秋季至年底解散眾議院或許是大概率事件」。

     

  安倍在超過7年的政權運作中,一直在認為最有效的時機果斷解散國會進行大選。讓安倍取得「國政選舉6連勝」的原因之一是堅挺的日本經濟。如果這一前提瓦解,將難以描繪安倍解散國會和禪讓首相位置的戰略。

   

  安倍政權目前的最優先課題是防止病毒感染擴大和把國民生活受到的影響降至最小。如果出現危機平息的跡象,使日本經濟回到增長軌道的手段將變得重要。

    

  實際上,安倍和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全國因旅遊熱潮而沸騰的狀況下,也向相關省廳發出指示,要求採取「避免增加的訪日遊客曇花一現、力爭進一步增加的旅遊戰略」。

    

  2020年的任務是「以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為契機,如何向國內外宣傳日本豐富多樣的旅遊資源和文化魅力」。成為第1項舉措的法案已提交本屆日本國會。

       


        

  法案的名稱是「有關推進以文化觀光景點設施為核心的地區文化觀光的法律案」。核心是敦促博物館、美術館和神社寺院等積極公開文化遺産,通過特例措施和預算支援希望振興旅遊的自治體和企業。

    

  菅義偉利用公務的間隙,不斷趕赴日本全國的國立公園、城堡、美術館和機場等處視察。正在推動旅遊景點的「多語言標識、夜間開館、免費Wi-Fi、無現金支付」等4項舉措。

       

  海外對日本的繪畫、工藝品、宗教祭祀和次文化等的關注度很高。另一方面,日本文化遺産的重點則放在「保存與研究」上,美術館的日常展示規模和品質在已開發國家中明顯遜色。日本文化廳計劃4月新設負責文化旅遊和餐飲文化的參事官。    

        

京都市東山區,3月3日

         

  在3月3日的日本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自民黨的二之湯智表示,「在面對這個問題之前,我去了京都的嵐山、金閣寺、清水寺和伏見稻荷,發現遊客銳減」,強調了當地的窘境。

       

  日本國土交通相赤羽一嘉回應稱,「訪日遊客的增加已成為地方振興的火車頭。將開展準備工作,以便一旦情況改善,就展開反攻,推動遊客訪問日本各地」。

         

  日本政府的目標是訪日外國遊客到2020年達到4000萬人,2030年達到6000萬人。2019年實際增至3188萬人,其中約半數為中國和南韓遊客。日本要追趕法國、美國、西班牙等旅遊大國,需要努力向世界彰顯令人流連忘返的魅力,並在遊客體驗方面下功夫。  

       

  對於人口持續減少的日本來説,爭取海外的旅遊需求非常重要。僅僅感嘆訪日遊客銳減難以解決問題,在逆風局面迎難而上是政治的職責。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坂本英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