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家中會帶來技術創新

2020/04/21


  中山淳史:自3月中旬起,法國持續「封城」。在大量餐廳被迫關門的背景下,廚師們採取的行動引發了反響。

     

  那就是在網上公開重要的食譜。包括不熟悉法國菜的人在內,據悉全世界數百萬人瀏覽了YouTube和Instagram,開始在自己家享受做飯的樂趣。

   

  在法國南部尼斯開店、獲得米其林一星評等的老闆兼主廚松嶋啟介也是發佈食譜的人之一。他表示,「並不期待經濟回報。能被大家喜歡就感到高興,希望讓大家借此機會認識到平時的問題,為改變飲食生活和日常習慣提供一點幫助」。

   

  其公開的是「減鹽食譜」。食鹽、砂糖、油脂是令多巴胺易於分泌的食材,而多巴胺則會讓大腦感覺「美味」。松嶋強調在減少油鹽糖的同時,「更健康、更好吃的烹飪方法還有很多」。

     

   

  311東日本大地震時,很多人通過相互支援加強了與他人的羈絆。此次與當時的差異在於,疫情發生的場所是地球上任何地點,而且傳播這種相互扶持的羈絆感的地方是「家」。

      

  諮詢公司Korn Ferry透露,在以99個國家的約4千家企業為對象的調查中,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採取居家辦公的企業達到89%。但日本行動遲緩,難以注意到世界上正在發生從辦公室、工廠、學校向家的大規模人口移動。

    

  「Just In House」(就留在家),這樣的説法或顯得非常貼切。任何人都一個勁悶在家,無法出城或出國。

   

  此外,貨物的流動也如出一轍。城市和邊境被封鎖,零部件和産品無法運到。在供應鏈的世界裏,貨物流動最順暢的狀態被稱為「Just In Time」(沒有庫存、隨時都能採購的狀態)。但在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和東日本大地震之際,這種狀態將難以生産汽車和家電,擁有一定量零部件庫存的「Just In Case」(以防萬一)的必要性也被指出。  

      


       

  此次則是Just In House。也就是説要通過日本國內的庫存渡過難關。停止在中國等海外採購,今後要全部在日本國內(House)生産的討論也在加強勢頭。

    

  如果新冠病毒疫情結束,很多供應鏈或許會恢復如初。但人們將會如何呢?邊境和城市的封鎖遲早將解除,但針對從居家辦公恢復為正常上班,多個日本國內調查的結果顯示「支援居家辦公的受訪者更多」。可見很多人都認為嘗試過居家辦公之後,意外感覺很棒。

    

  早稻田大學研究所的教授內田和成認為,居家辦公將固定下來,表示「由於這樣的災難,職場人士的優先級將轉向健康和家人,工作方式和工作場所的變化也難以避免」。

    

  9年前全面引進居家辦公制度的日本通信的社長福田尚久表示,「與在單位相比,一開始效率降低3成左右。但在平時沒有經歷過的環境下工作,新的發現也很多,習慣之後效率變高」。

   

  福田這樣説還有一個原因。截至2002年,他在美國蘋果工作9年,作為副總裁一直近距離接觸已故的史蒂夫·賈伯斯。

 

賈伯斯(2005年8月4日,東京都千代田區)

   

  賈伯斯常説「創新來自晚上10點半通電話時的靈感」。在美國矽谷,下午4點下班回家,一家人團聚後從9點開始在自家書房工作,從晚上10點半開始通過電話和聊天軟體激烈討論,瞬間蹦發出靈感。

      

  也就是説,在會議室內似乎難以産生技術創新。福田注意到,「人的大腦內部由突觸連接,蹦發出靈感的瞬間往往是感到放鬆的時候」。

   

  在日本,據稱最近東京秋葉原的高清小型攝像頭等居家辦公用品很暢銷。4月8日的《日經産業新聞》報導稱,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免費提供居家辦公的支援服務和線上看護孩子等服務。有觀點認為,疫情過後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將發生變化。

    


         

  8年前上市的《反脆弱》一書似乎也被重讀。該書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的上一部作品是《黑天鵝》。該書認為在發生無法預測的事態時,人們會選擇讓自己獲益比失去多的行動。考慮到全世界居家辦公的人和秋葉原的消費行動,筆者不禁感覺可能原本人類「克服危機,使自己獲利的能力」就比納西姆認為的更強。

         

  回顧歷史,14世紀導致歐洲3分之1人口喪命的鼠疫動搖了教會的權威,為中世紀的終結和文藝復興開闢了道路。而主角正是待在家但意識發生轉變的市井百姓。

      

  此外,從災禍中往往會誕生巨大産業。現在正是讓日本企業加入在全球不斷壯大的遠端辦公革命,挑戰「在家中技術創新」的時候。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中山淳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