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雅爾達體系」在瓦解
2020/06/12
松尾博文:經濟活動重啟的趨勢逐步擴大,遭遇嚴重暴跌的原油市場正在恢復平穩。雖然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擴大讓需求大幅減少,但在銅和小麥等很多大宗商品之中,只有石油的價格大起大落,原因何在?必須要思考其歷史性含義。
![]() |
英國的邱吉爾、美國的羅斯福和蘇聯的史達林在雅爾達會議上合影(1945年2月,Reuters) |
1945年2月,美國、英國和蘇聯的3位首腦匯聚克里米亞半島的療養勝地雅爾達。此次會談成為第2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秩序的出發點。之後,美國當時的總統羅斯福前往了中東。
羅斯福在蘇伊士運河上的美艦「昆西號」上招待了沙烏地阿拉伯第一任國王阿布杜勒-阿齊茲。兩人在這裡達成協定,美國會承擔沙特的安保,作為交換,沙特要向美國穩定供應石油。
自此以來,以波斯灣為起點的原油運輸路線的穩定成為美國的核心利益。對於雅爾達體系下的美國主導權,作為主要産油地帶的中東是不可或缺的。沙特作為協調者,致力於原油市場的穩定,享受了美國主導的繁榮。
開始於約10年前的「頁岩革命」則顛覆了這一關係。隨著埋藏在地底的頁岩油不斷增産,美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産油國。美國總統川普誇口説:「我們不再需要中東石油。需要波斯灣的國家自己去保護好了」。
![]() |
3月,在與俄羅斯的減産磋商決裂之後,不可否認的是,沙特採取的行動加劇了市場的混亂。在疫情之下原油需求空前減少,但産油國與其背道而馳,反而大幅增産,結果導致原油價格跌到冰點。這一行動的背後存在美國與沙特關係的變化。
這不是沙特領導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第一次犯錯。1997年11月,亞洲金融危機導致經濟惡化加劇,而在雅加達召開的歐佩克大會依然決定增産,結果行情迅速下跌。
與當時相比,此次沙特的焦慮更為明顯。該國的石油部長建國以來一共有6人。其中5人是石油和市場的專業技術性官員。而2019年就任的能源部長阿布杜勒阿齊茲則是首位王族,是實力派人物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同父異母兄長。市場從焦急的政策轉換中嗅到了王宮中樞加以干預的氣息。
面對步步緊逼的頁岩油、以及不同意聯合減産的俄羅斯,必須要讓他們切身感受到減産的必要性。雖然沙特的逆勢增産背後抱有這樣的想法,但如此耿直的政策轉換或將成為歷史性的失敗。
20世紀圍繞能源的地緣政治核心是石油。新冠病毒危機暴露出的是,戰後的能源秩序、也就是「石油的雅爾達體系」正在瓦解,無法構建替代秩序的産油國正在苦苦掙扎。不僅如此。更為重要的是,「石油時代」之後,全球面臨的能源轉型之路正在慢慢浮現。
![]() |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石油設施(Reuters) |
新冠病毒危機讓全球錯綜複雜的供應鏈顯露出弱點,成為很多人接觸居家辦公和線上授課的機會。日本和光大學的教授岩間剛一認為,「原油需求要恢復至危機前預期的每日1億桶,要等到人們對大流行的記憶淡化的約5年之後」。
在此期間,如果新的生活方式紮根,出行方面的石油需求或將難以恢復如初。取而代之的是網際網路和手機等數位技術。邁向數位化的社會將以電力的形式消耗能源。構建應對電氣化的能源供給體系的必要性將提高。
在「去碳化」的浪潮之下,作為電力供給來源的太陽能和風力等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將隨之提高。疫情後,以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綠色技術」與數位技術相融合的能源轉型將加速。
20世紀的能源地緣政治圍繞石油不斷産生對立與不和,如果進入這樣的時代,全球將從這一模式中得以解放。思考是否受到消費者歡迎也是自然而然的。
這裡存在問題。太陽能和風力是各個國家都能獲得的國産資源。但是,確保成為基礎設施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以及原材料和資源面臨瓶頸。
世界的光伏面板的60%由中國企業供給。在風力發電風車領域,前10家中有5家是中國企業。在純電動汽車的車載電池領域,前10家中有7家是中國企業。1部智慧手機需要40種稀有金屬。純電動汽車和風力發電機馬達不可或缺的稀土産地也有9成以上集中於中國。
《稀有金屬戰爭》的作者Guillaume Pitron指出,「向能源和數位轉型將讓全球都去追求稀有金屬,非但不會終結此前的能源地緣政治,反而會激化」。這是因為數位轉型意味著從油田的爭奪轉為稀有金屬礦山的爭奪。
正如在雅爾達體系下第一時間控制中東的美國一樣,著眼於新世界秩序的中國將控制能源的新一代技術和資源。能源轉型是圍繞技術主導權的中美對立的最前線。
誰將掌握新冠病毒疫情後的能源供給主導權?如何避免受制於人的風險?就算石油時代終結,各國仍無法從能源安保中解放出來。日本也必須做好準備。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松尾博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