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威脅到底是誰?
2019/11/07
藤井彰夫:在30年前的1989年11月9日,隔絕東西德國的柏林牆倒塌。這是一個象徵性事件,宣告了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一分為二的東西方冷戰的終結。
在那之後,日美歐7個主要國家(G7)「貨幣黑手黨」匯聚一堂(編者注:主要國家之間為協調金融政策進行非公開談判,因內容不公開,各國的國際金融負責人被俗稱為「貨幣黑手黨」)。西德財政部的霍斯特·科勒(horst koehler)向日本大藏省(現為財務省)的財務官內海孚、法國財政部副部長讓-克洛德-特里謝(Jean-Claude-Trichet)等與會者,發放了已變舊的石頭的碎片,這就是剛剛倒塌的柏林牆的一部分。
東西方冷戰終結還影響了「貨幣黑手黨」的命運。西德總理科爾加快了與東德的合併。為了説服因2次世界大戰的記憶而警惕德國變得強大的法國總統密特朗,科爾總理打出的牌是歐洲貨幣統一。由於拋棄本國貨幣馬克的西德的決心,歐洲認可了東西兩德合併。那是歐元的出發點。
![]() |
資料圖(REUTERS) |
曾為貨幣統一工作奔走的法國的特里謝出任了歐洲中央銀行(ECB)的第2任總裁。而德國的霍斯特·科勒先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之後出任東西統一之後的德國總統。
歐元作為世界第2位的貨幣,曾一度被視為對美元一極體制的挑戰者。但是,歐元雖然貨幣和貨幣政策雖然統一,但財政政策各國各不相同,區域內貧富差距大。這一矛盾浮出水面是2009年底源自希臘的政府債務危機。歐元一度陷入被擔憂分裂的事態。歐元成為區域內貨幣,但在區域外的利用有限,無法動搖唯一的軸心貨幣美元的地位。
如今,被視為美元的新挑戰者的是中國的人民幣和Facebook(FB)推出的數位貨幣「Libra」。21世紀的貨幣主導權之爭增加了此前所沒有的「中美新冷戰」和「數位化」這一要素。
「我們擔憂的是被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排除在外」,一名訪問日本的中國研究者如此表示。SWIFT是以美元為主體的國際結算網路,有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機構參加。美國作為經濟制裁的一環,已將朝鮮和伊朗等的銀行從這一結算網中排除。
在中美對立加強,甚至導致切斷兩國經濟關係的「脫鉤戰略」不斷被談論的背景下,如果中國被排除在美元結算網之外……。抱有恐懼的中國政府希望構建以人民幣為中心的自主的國際結算網。中國人民銀行摸索的數位貨幣也可能成為起到支撐作用的基礎設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