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另一場全球競爭
2021/04/07
中山淳史: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已確定不接待來自海外的觀眾。其背景是新冠病毒疫苗普及緩慢和變異病毒的增加,而令人遺憾的是,奧運延期舉辦一事早在2020年3月就已敲定,儘管推遲了1年,日本卻仍未找到適合本國情況的疫情防控對策。
的確,接待疫苗接種情況和疫情嚴重程度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數十萬人,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另一方面,在推進疫苗開發的同時,目前全球出現被稱為「疫苗護照」的機制的引進競爭,即在入境審查時可通過智慧手機了解「何時、何地、接種了哪製造的疫苗」的機制。
![]() |
疫苗護照示意圖(日本GVE提供) |
這種機制在日本很少得到討論,但如果充分利用,則能夠按照從已接種疫苗者開始允許前往海外的方向控制人員流動。歐盟、英國、俄羅斯、中國、以色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正在為實用化而展開行動。
另一方面,IT相關國際標準化組織「Ecma國際」3月開始制定使各國和地區不同的疫苗護照具備相容性的國際標準。
根據計劃,除了不顯示、不記錄疫苗接種以外的資訊之外,還要結合數據抽取和難以篡改的區塊鏈等多種技術,力爭達到適應量子電腦時代的強大安全性。
令人驚訝的是,提供技術的並非歐美企業,也不是中國企業,而是開發面向金融交易的安全技術的日本新創企業GVE。
據GVE社長房廣治表示,最初就合作進行試探的是英國阿斯頓大學。英國皇家學會提出了旨在推動疫苗護照、面向各國的指導方針草案「12項評估標準」。阿斯頓大學據此從全世界的企業中選出1家作為技術合作夥伴。
12個項目包括無法篡改、可隨身攜帶記錄、表明對變異病毒的有效性等。正在開發的技術將在完成評估工作之後,在2021年內獲得Ecma的標準認定,到2022年可能被與Ecma展開合作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認定為國際標準。
上述一系列的行動有主管數位領域的英國中央部門的參與。也就是説,在疫苗開發方面走在前頭的英國為了在疫苗護照方面也掌握主導權,正在以舉國之力採取行動。
![]() |
英國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資料圖,reuters) |
另一方面,阿斯頓大學和GVE也與日本的相關部門和經濟團體等進行了接觸,但這些部門和團體並未顯示出明顯的興趣。圍繞個人資訊保護和與未接種疫苗者的平等性的問題,存在産生分歧的風險,而且認為「如果疫苗的量産取得進展,疫苗護照本身可能會失去意義」的觀點根深蒂固。
就現實而言,疫苗普及到世界各個角落需要較長時間,在此期間,很可能不斷出現變異病毒。我們今後將在多種變異病毒並存的世界裏生活。如果想要恢復新冠疫情前那樣的經濟活動,不管願意與否,最大限度利用疫苗接種記錄的技術都將變得有必要。
對於保護航空公司等旅遊産業,疫苗護照或許很有效。已接種疫苗者在入境時不需要PCR檢測。如果能夠實現國際航線的飛機內提供座位也無需保持「2米以上」距離等措施,航空公司的搭乘率將提高,機場的工作也有可能較目前有所簡化。
例如在關西國際機場,在新冠疫情以前,來自海外的到達人數達到每天4萬人。目前,檢疫所的PCR檢測能力僅為每日4000人,需要採取對疫苗接種者免除PCR檢測等措施。
日本在奧運會之後,還將於2025年迎來世界博覽會(大阪關西世博會)。雖然是4年之後,但是入境管理時很有可能需要疫苗護照。儘管如此,國際標準可能在沒有體現日本意向的情況下敲定,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現狀呢?
中國被認為會戰略性地使用疫苗護照。有聲音指出,中國為迎接2022年2月的北京冬季奧運會,有可能配套提供本國的疫苗和疫苗護照,接納全球各地的觀眾。
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有國家和地區接受中國産疫苗和疫苗護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將留下「能接待普通遊客」的成績。IT領域的評價也將隨之提高,有望在商業方面獲得強勁勢頭。
日本進展遲緩的不僅是疫苗開發。疫苗護照自不必説,之後的國際標準化競爭、航空産業的重建、激活經濟的一籃子戰略,日本都尚未拿出藍圖。日本是不是應該先討論疫苗護照呢?以疫苗護照為起點,有可能不斷摸清疫情後所需的戰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中山淳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