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為何沒能借奧運之機訪日?

2021/07/30


  峯岸博:南韓總統文在寅的訪日計劃原定是從「7月23日起兩天一夜」,並時隔1年零7個月舉行日韓首腦會談,但在預定日期4天前化為泡影。原因是即將訪日之前的那個週末南韓總統府的態度發生變化。日韓外交問題將不得不重新梳理,兩國關係與南韓內政及朝鮮問題交織在一起,呈現出複雜的局面。

         

  文在寅希望訪日對接班人遴選産生影響

          

  「(文在寅)為何如此執著于訪日」的疑問一直糾纏著日本政府。原因是,南韓原本想把東京奧運會作為重啟朝鮮問題的舞臺,這種意圖看似已經因朝鮮宣佈不參加奧運會而落空。

    

  南韓蓋洛普(GALLUP)的輿論調查顯示,支援文在寅的第一大原因是「應對新冠疫情」(28%),緊隨其後的是「外交和國際關係」(24%)。文在寅政權無疑正在從外交方面尋求提振支援度的因素。

   

南韓總統文在寅(7月,圖片由南韓青瓦臺提供,Kyodo)

    

  奧運會對文在寅具有特殊意義。3年前的南韓平昌冬奧會成功把朝鮮引向對話路線。從平昌冬奧會到東京奧運會,再到北京冬奧會,能看到文在寅希望通過一系列奧運外交來留下政治遺産的意圖。

   

  在朝鮮宣佈不參加東京奧運會的情況下,文在寅多次收到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恩的親筆信,討論了改善南北關係的問題。這也是文在寅把東京奧運會作為請求日本協助、獲得國際社會支援機會的原因。

      

  有觀點認為,「文在寅瞄準的是2022年3月舉行的下一屆南韓總統選舉。他想獲得更為廣泛的支援」。

    

  南韓總統禁止連任,在職期間能否對遴選接班人産生影響力等任期最後階段的表現甚至會左右卸任後的去向。文在寅在不到10個月之後任期將滿,僅靠在革新群體中鞏固30%左右的鐵桿支援者還不夠。也就是説,文在寅急於拉攏佔選民總體3~4成的中立人士和無黨派人士。

      

  從不同年齡層對文在寅的支持率來看,保守人士較多的「60歲以上」人群最低,其次是「20多歲」群體。年輕人更注重現實而非理念,遠離文在寅政權的現象十分明顯。

          

  要通過對日外交提高支持率,文在寅認為「成果」是絕對條件。兩年前日本強化對南韓的出口管理導致南韓國內輿論迅速惡化,讓日本撤回強化管理就是成果的象徵。

       


         

  文在寅訪日還有望消除與南韓在野黨有力總統候選人、前總檢察長尹錫悅的爭論焦點。因為尹錫悅作為文在寅的對頭,主張全面解決與日本之間的各項問題。

     

  密切關注同盟國之間關係的美國拜登政府也在日韓背後施加壓力。「在外交上,週密地應對是理所當然的」。日本首相菅義偉7月8日的發言成為號令,文在寅的訪日計劃正式啟動。

        

  日韓高層這樣面對面圍繞各種問題展開深入交涉的情景已經許久未見(編者注:南韓外交部第一次官崔鐘建在7月20日∼21日訪日)。崔鐘建表示,雖然「意見已經相當接近」,但在日本重視的南韓原勞工訴訟和對韓出口管理問題上,雙方沒有找到妥協點,磋商時間就結束了。

     

  崔鐘建解釋説,日本駐南韓公使的不當言論「成為一大障礙」。據其他外交人士介紹,(雙方的磋商)「還沒有涉及到韓日關係的本質問題」。

       

  與文在寅政權保持距離的外交專家對上述發言分析稱:「南韓總統府可以跟國內解釋説‘自己努力談了,但日本沒有回應。責任在日本方面’」。

     

  日韓相互越來越不信任

     

  文在寅在最後關頭放棄訪日,是源於日本首相官邸與南韓總統府之間積累的相互不信任導致南韓總統府內部的態度改變。2019年8月,南韓決定廢除與日本的《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時,壓制南韓政府內部的慎重觀點並製造輿論的也是南韓總統府的強硬派參謀。

         

  日韓之間已形成一道深溝,在奧運這一「和平典禮」上都無法實現首腦會談。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閉幕時,兩國都將進入正式選舉季。文在寅執政期間再尋找下一個機會已經很難。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峯岸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