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億人的世界經濟,能否軟著陸?
2022/08/09
下田敏:世界人口預計2022年11月15日將達到80億人。今後幾十年將處於過渡期,從帶來經濟繁榮和增長的人口爆炸轉向世界大部分地區都面臨少子老齡化的人口萎縮。在抓住人口爆炸「餘波」的同時,避免泡沫崩潰的軟著陸將成為世界經濟面臨的課題。
世界人口到2080年代將達到頂峰
世界人口2022年7月已達到79.75億人。據聯合國最新推測,世界人口在2022年內突破80億人以後將繼續增長,到2080年代在104億多人時達到頂峰。
據英國牛津大學等運營的資料庫「Our World in Data」統計,在西元紀年開始的距今2022年前世界人口大約為2億人,達到10億人是在拿破崙戰爭期間的1800年左右。此後過了約130年世界人口達到20億人,又過了約50年達到40億人,再往後發生了10多年就增加10億人的人口爆炸。
![]() |
中國等亞洲及歐洲的出生率持續下降(上海) |
但現在趨勢已經改變。2020年世界人口增長率跌破了1%大關。亞洲及歐洲等地的出生率持續下降,預計隨著全球性的少子老齡化,人口增長率到2049年將跌破0.5%。80億人的世界人口再增加10億人要用16年,此後再增加10億人將需要21年。並且從2080年代開始,世界人口總量將開始萎縮。
人口動態的變化將給世界經濟帶來什麼影響?可以參考勞動力在人口中佔比升高的「人口紅利」數據。
![]() |
決定經濟增長的是勞動力、資本存量及技術創新。在勞動力方面,比起人口規模,更應該關注人口結構。即使人口很多,如果兒童佔比高,資金就要花在生活費和教育費上。如果老年人佔比高,醫療及養老金等負擔會加重。如果兒童和老年人佔比低,大量勞動人口把收入用於消費和投資,就會促進該國的經濟增長。勞動年齡人口(15歲~64歲)持續增加、達到其他人口2倍以上的狀態被稱為人口紅利期。
從人口動向來看,世界經濟的主角將更疊。1990年代中期取代日本進入人口紅利期的中國在此後的25年間名義GDP(國內生産總值)擴大至20多倍,作為經濟大國崛起。
不過,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在2015年前後達到頂峰,總人口也在今年上半年轉為減少。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世界最大市場,一直引領著全球經濟。如今中國的人口增長時代將終結,2023年還將把世界人口第一的寶座讓給印度。
![]() |
印度人口到2023年將成為世界第一(7月,孟買、GETTYーKYODO) |
印度人口到2023年7月將達到約14.29億人,比中國多300萬人。印度已從2018年前後開始進入人口紅利期,勞動年齡人口也將持續增長到2048年。
印度之後是非洲
緊隨印度之後的是非洲。非洲地區人口大約為14.27億人,已超過中國。人口和GDP均居非洲之首的尼日利亞將從2060年代開始進入人口紅利期。
![]() |
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衣索比亞、印度、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坦尚尼亞。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認為「到2050年世界人口增長的一半以上將集中在這8個國家」。這8個國家中,有5個在非洲。
非洲的人口增長確實有很大潛力。但非洲的貧困和失業嚴重,尼日利亞年輕人的失業率超過40%。如果不從國外吸引投資,提高産業聚集,就業機會將跟不上人口增長。
印度、非洲與中國的人口結構也不同。比如:勞動年齡人口在所有人口中的佔比達到頂峰時,中國的佔比為73%,印度和尼日利亞只有67~69%,人口紅利指數也不如中國高。亞細亞大學亞洲研究所的大泉啟一郎教授分析指出,「印度和非洲難以實現像中國那樣的製造業主導的經濟發展。到全面增長還需要時間」。
在主角由中國變成印度期間,也會出現風波。比如:房地産市場迅速惡化等中國泡沫的破裂風險。
![]() |
據世界銀行統計,中國的儲蓄率(與GDP之比)在2008年達到52%的峰值,截至2020年仍高達44%,大幅超過全世界的26%。如果勞動人口增長,儲蓄就會增加,在儲蓄擴大期資金會流向設備投資等,推動經濟增長。問題是「經濟增長末期,儲蓄率仍很高,投資資金無處可去。日本儲蓄率最後的高峰是在1990年前後」(大泉教授)。中國經濟的關鍵在於能否不經歷泡沫崩潰、實現軟著陸,能否應對快速的老齡化。
![]() |
日本在人口紅利達到頂峰的19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日本走向低增長的軟著陸失敗,導致非正規就業增加等,加劇了少子老齡化。印度和非洲也可以説是人口爆炸的「餘波」,在抓住這一波增長的同時、為人口萎縮做好準備是實現可持續經濟社會的關鍵。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下田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