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危機與機器人密度

2023/04/18


      雖然只是一小步,但對南韓來説可能是巨大的進步。2023年1月,三星電子決定向開發兩足步行機器人的南韓新興企業「彩虹機器人(Rainbow Robotics)」出資。投資約9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7億元),用於在2030年之前實現主要生産基地無人化的計劃。

 

      三星和現代汽車對少子老齡化的加速産生危機感

 

      三星這家半導體巨頭已開始全力發展機器人業務。南韓現代汽車2021年收購了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在南韓兩大巨頭強化機器人業務的背後,存在對本國勞動力減少的強烈危機感。

     

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機器人(Reuters)

   

      南韓2022年的總和生育率僅為0.78,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處於最低,少子老齡化迅速加劇。預計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到2035年將跌破3000萬,比2020年減少17%。

 

      在工會勢力強大的南韓,傳統上對機器人明顯抱有「奪走人類工作崗位」的警惕感。面對人口減少的危機,「機器人威脅論」已成過去。日本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的研究主管栗原潤指出,「機器人是國力的根基,需要獲取全球的技術和知識的長處」。

    

   

      世界的「機器人密度」正在不斷提高。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數據顯示,2021年每1萬名製造業工人的機器人引進數量達到141台,相比2015年翻了一番。從各國的機器人密度來看,首位是南韓(1000台)。新加坡(670台)和日本(399台)等出生率低、勞動力短缺的國家位居前列。

 

      機器人密度上升速度超群的國家其實是人口大國中國。2021年達到322台,相比2015年增至7倍。2022年中國總人口時隔60年轉為減少。支撐「世界工廠」的農村廉價勞動力正在減少,很多年輕人紛紛逃離了辛苦、骯髒、危險的工廠勞動。

    


    

      中國政府計劃到2025年將機器人密度提高到約500台。機器人曾是提高製造業效率的手段,但如今正在成為維持生産的必要基礎設施。

    

在全球的物流倉庫中,貨物搬運用機器人的普及正在加速(大阪府門真市)

   

      專業製造商不斷湧現,物流業的機器人比人工便宜

 

      全球性勞動力短缺將推高機器人密度。全球物流倉庫由於電子商務普及而極為繁忙,機器人正在取代時薪上漲的人工搬運貨物。專業製造商也相繼誕生,高性能機型的價格在5年內從20萬美元降至5萬美元左右。

 

      相比招聘逐年困難的人類員工,3年左右即可收回投資的機器人更為低廉。致力於機器人物流省人化的日本GROUND公司的社長宮田啟友表示,「構建以機器人為中心的系統已進入討論階段」。

   

  

      在世界範圍內,人們一直擔心機器人和人工智慧(AI)奪走人類就業機會的「技術性失業」,但在主要國家,絕對的勞動力短缺成為更大課題。

 

      德國將推進産業政策「工業4.0」,通過機器人和數位化來彌補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同時將在幫助人員學習自動化相關技能方面展開政企合作。追求的是人類與機器人各司其職的理想形態。

 

      在人口減少的未來,能否通過未來的理想狀態倒推現在,實現促進創新?不畏懼變化的決心將受到考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