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走向平臺期,新增長點在哪?

2024/01/23


      中山淳史: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一的蘋果公司的股價在新年以後呈現出異常趨勢。其原因是,英國一家投資銀行的著名分析師在寫給投資者的報告中對智慧手機iPhone的前景提出了疑問。

 

       該報告稱,在蘋果銷售額中佔比超過5成的智慧手機今後將很難在功能上實現大幅升級,但目前看不到可取代智慧手機的增長引擎。而且無法看到蘋果如何利用人工智慧(AI)實現增長。

 

       從蘋果的業績來看,這種説法有些道理。在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增長乏力的背景下,該公司2023財年(截至2023年9月)的銷售額4年來首次減少。雖然營業利潤率高達29.8%,但仍比達到峰值的2012財年(截至2012年9月)低5.5個百分點。

 

 

       雖然不能僅憑最近一年的財報就下定論,但筆者想起了被稱為「S曲線」的分為增長期和成熟期的經驗法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的企業(或者産業)遲早會增長乏力,銷售額走勢也會變成S型曲線。

 

       這與「池塘中的弱肉強食」如出一轍。如果吃光餌料(需求),成長就會變得緩慢。

 

       亞馬遜也在2022年經歷過類似的情況。該公司在2000年以後實現了年均增速達到28%的銷售額增長,但在電子商務方面卻比較乏力,顯示出S曲線徵兆。

 

       其他行業也有很多S曲線的例子。在存儲介質領域,盒式磁帶、錄影帶、軟碟等的市場規模也在經歷S曲線後幾乎消失得無影無蹤。

 

       當然,蘋果和亞馬遜短時間內不太可能消失。兩家企業都建立了超大經濟圈,通過網際網路與全世界數以億計的智慧手機用戶連接在一起,獲取多種付費收入。2023財年蘋果的「服務業務」增收9.0%。

 

       但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的增長和普及迎來平臺期,那麼通過它們獲得的服務收入的「池塘」大小就有可能固定下來。至少在可代替智慧手機的支柱業務出現之前是這樣。

 


       筆者以前曾指出過,蘋果所屬的「GAFA」(谷歌、亞馬遜、Facebook、蘋果)的客戶數據(主要是個人)非常龐大。儘管如此,這些數據最高也只佔到全世界産生的數據的1成左右,其餘9成是擱置在企業製造、銷售、採購現場沒有得到利用的工業數據。GAFA也無法輕易涉足其中。

 

       據一家美國大型IT企業表示,每人每天通過智慧手機産生的個人數據為1.5GB(千兆位元組)。而每座工廠平均每天在製造現場産生的數據達到1PB(拍位元組)。1PB是1GB的100萬倍,換算成《日本經濟新聞》的早報和晚報,相當於60萬年的量。

 

 

       最先掌握這些數據、要做工業數據領域的GAFA的是美國通用電氣(GE)。該公司高調啟動了由其他企業存入並積累數據、可以共用使用的資訊平臺業務,但以失敗告終。因為企業認為數據會被通用電氣掌握,拒絕交出數據。

 

       由歐洲主導誕生的公共數據平臺「GAIA-X」也是類似的嘗試,但企業方面仍態度猶疑,沒有掀起變化。在中國推進的類似做法或許會掌握大量數據。不過,要説能否長期持續,答案或許是否定的。因為對企業而言,缺乏作為價值源泉的數據能受到保護這一「心理安全感」。

 

       心理安全感或許是關鍵。不僅是通用電氣,就連GAFA都無法接觸企業數據,是因為存在巨大的心理障礙。

 

       在這一點上,日立製作所正在採取一種有趣的方法。那就是建立「Lumada」這一工業數據平臺,找出解決預測鐵路故障等多種課題的方法。

 

 

       數據的主人畢竟是客戶企業。共同找到的課題解決方法每次都經過互相商討,日立也可以提交給其他企業。從中或許可以得出結論,應該積累的不是客戶數據,而是由此産生的「課題解決方法和心理安全感」。

 

日立的數位化鐵路控制系統的導入示意圖

 

       愛知縣豐田市也有有趣的舉措。那就是豐田市與日本Dream Incubator公司合作,建立解決「老年人的社會參與」等課題的數據平臺,加入的企業和團體可以自由共用創意和業務。數據由參與者共用,豐田市認為「通過提出‘解決課題’這一命題,喚醒企業等的使命感,緩和對提供技術和相關數據的警惕感」。

 

       東京大學國際開放創新機構的執行顧問小川纮一認為,「人類本來就有面向社會産生共鳴的大腦。採取恰當的刺激方式,有望實現工業數據的巨大合作」。雖然有著與GAFA等經濟圈不同的難點,但根據做法,也有可能將廣大的工業數據海洋打造成「藍海」。

 

       工業數據是充滿可能性的寶庫,正因為其豐富性,課題已開發國家日本更應該感覺到離機會近了。

 

       本文作者日本經濟(中文版:日中文網)評論員 中山淳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