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屬模具威脅日本?
2013/12/20
![]() |
鴻海在中國的擁有的模具技術人員就達到3萬人以上,這相當於日本全國模具技術人員的三分之一。鴻海還建有模具學校,對年輕人進行半年的全日制教育,每年約向各工廠輸送6000名畢業生。
中國被認為有10萬家模具企業,這相當於日本的十倍,生産規模正在急速擴大,在09年實現的模具出口額超過進口額,2012年的模具出口額達到30億美元,接近日本。
中國正在快速追趕金屬模具出口大國日本的其秘密就在於和日本完全不同的金屬模具製造方法。中國通過人海戰術實施流水作業,使金屬模具的大批量産成為可能。中國模具到底會不會威脅到日本的地位呢?
日本機械振興協會經濟研究所統計顯示,中國2012年的金屬模具出口額為33億美元,逼近日本的37億美元。雖然出口減去進口的「純出口額」方面,日本是中國的近2倍,但是仍有觀點認為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金屬模具出口國只是時間問題。
![]() |
日本的模具製造工程 |
與此相對,日本的金屬模具則由中小工廠生産。在日本約8千家金屬模具生廠商中,員工不到10人的中小微企業佔7成以上。全能型技師不斷磨礪自己的雕刻技術,把模具一個一個的製造出來。在中國10人分擔的工序在日本1人便包攬了。
中國式人海戰術的優點是可以在短時間內上崗。不過弊端也很多,由於只能分工作業,所以無法掌握雕刻技術,員工的流失率也很高。中國沒有企業可以生産出精度達100分之1毫米的模具,而在日本這樣的企業比比皆是。業界評價稱中國生産的金屬模具「價格是日本的7成。但品質也只是日本的7成」。
不過,中國已開始出現變化。中國中型金屬模具生産商國盛精密五金製品廠(廣東省深圳市)的高管北澤博之表示「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有必要培育技藝嫺熟的技術人員,引入日式金屬模具製造手法的企業不斷增加」。
中國不僅在數量上,在品質上也將趕超日本嗎?對比,北澤表示「金屬模具的技術實力完全取決於人才。提高精度的混合作業等體現出國民性」,認為中國基本上不可能追上日本……
本文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遠藤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