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出口並沒有統計數據那樣好?
2014/02/13
![]() |
浙江的港口 |
面向歐盟(EU)的出口額增長了18.8%,面向美國的出口額增長了10.7%,在中國國內有觀點指出原因在於歐美經濟出現復甦。截止2013年連續2年出現萎縮的中日貿易額也增長了10.6%,從去年秋季開始出現的復甦趨勢近來變得更加明顯。
不過現在就認為中國的出口表現堅挺似乎為時過早。理由之一是1月的出口額受到了春節因素的影響。
中國今年的春節長假為1月31日至2月6日,而13年的春節在2月上旬,「今年很多進出口貿易都被提前到1月份」(首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劍輝)。1月的進口額也實現了10.0%的2位數增長。有觀點指出企業在春節長假前集中採購鐵礦石等原材料的舉措推高了貿易額。
另外,瞄準人民幣升值和高利率,偽裝成出口從而將海外投機資金匯入國內的動作也無法無視。澳新銀行(ANZ)的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指出考慮到台灣和南韓1月的出口表現低迷,不得不懷疑虛增出口問題重燃。
面向容易成為虛增出口「窗口」的香港的出口額同比減少了18%。乍一看似乎感覺不存在虛增出口,不過如果考慮到虛增出口現象猖獗的去年1月對香港的出口額同比增長90%的異常情況, 即便今年1月同比減少了18%,但是較前年相比仍屬於較高水準。
從中國國際統計局統計公佈的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來看,出口新增訂單的景氣指數為49.3,低於榮枯線的50,因此並不能説外需堅挺,本來中國的統計數據在有春節長假的1~2月就很容易劇烈幅波動。因此有必要耐心等待春節之後的數據,慎重觀察中國的經濟實力。
(大越匡洋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