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零世界——美:弱體 俄:強硬 中:智慧
2014/03/27
![]() |
荷蘭海牙的核安全峰會(reuters-kyodo) |
大約30年前,英俄兩國突然接近。1984年12月在倫敦,時任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接待了前蘇聯正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高爾巴喬夫,稱讚「他是一位可以一起共事的人」。這是西方領導人首次將對手視為夥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989年柏林牆倒塌,1991年前蘇聯解體,東西方冷戰至此結束。在1993年的東京峰會上,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出席了「G7俱樂部」的會議,並非常滿意地表示「不是被7位先生包圍,而是作為夥伴進行平等對話」。1998年的英國伯明翰峰會正式成為八國集團。為緩和冷戰後的緊張局面做出了積極努力,並以此為基礎逐步形成國際新秩序,但由於烏克蘭危機,俄羅斯與七國之間産生了巨大裂痕。
「這是對國際社會的挑戰」,G7加上兩位歐盟(EU)首腦共9人於3月24日圍坐在一起,就抵制原定於6月份在俄羅斯南部城市索契召開的G8峰會達成一致。但另一方面,在伊朗與朝鮮核問題、敘利亞內戰,以及歐巴馬倡導的「無核世界」等問題上,如果沒有俄羅斯的合作將寸步難行。俄羅斯也看透了這一點。拉夫羅夫外長在3月24日放言:「如果歐美認為G8已經不復存在,我們也不會執著于這一形式。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
取而代之的是,俄羅斯將會把重心轉向由歐美日及新興市場國組成的20國集團(G20),以及和中國、印度等希望擁有共同利益的金磚國家舉行的峰會。
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中國則保持作為新興市場國的代表與已開發國家相抗衡的地位。在24日的中美首腦會談中,面對歐巴馬總統提出的「與我們一起行動符合中國的利益」,習近平國家主席並未給出承諾,而是指出美方應該採取客觀公允態度,分清是非,多做有利於推動問題妥善解決和局勢緩和的事。
倡導「新型大國關係」的中國非常清楚,只有隨機應對才能維持對美俄雙方的影響力。
G8的功能下降與美國的衰弱是同步的。經歷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以及金融危機,美國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在下降。歐巴馬也承認「美國並非世界警察」。現在還找不出美國的替代者,金融危機後誕生的20國集團的協調能力也在逐步減弱。主要國家如果不加緊探討如何緩和緊急局面,世界將會陷入衝突與恐怖活動等地緣政治危機。
(吉野直也 荷蘭海牙)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