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國觀光客不到中國去爆買?

2017/02/17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都説中國經濟處在轉型期,所謂降低對外需的依賴,刺激內需。什麼叫內需?外需説的是中國生産的商品需要大量出口,現在,中國的産能過剩,外國不需要這麼多中國商品,所以,中國要把商品賣給中國人,在國內消費就叫內需。觀察中國人的消費行為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來日本購物的中國觀光客買了很多中國製造的日本貨回中國。這是為什麼?

 

 柯隆 的其他文章

 

  世界敢對美國説不嗎?

  招商引資的陷阱

 

  從APA商務酒店事件看脆弱的中日關係

 

  假如你是官,你貪不貪?

 

  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

 

   川普就任、市場鬥工廠、兩敗俱傷

  人民幣自由浮動指日可待?

  日本的網上右翼和中國的憤青 

 

   關於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之爭

 

  霧霾警報只治標不治本

 

  如何展望2017年

 

  為什麼安倍外交亂了陣腳?

 

  中國人,你真的那麼有錢嗎?

 

  幾十萬貪官倒下太可惜了

 

  知識還是不是力量

 

  中國的第三次留學浪潮

  日本的民進黨為什麼沒有起色

  日本可能更接近社會主義

  到底是川普還是川普?

  宗教與政治

  中國足球怎麼了?

  東京都遇到了大麻煩

  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改革開放(下)

  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改革開放(上)

  日本銀行步入死胡同

  中國樓市必須有泡沫

  楊改蘭一家的悲劇

  中秋時節話月餅

  説説G20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我跑去問這些中國來的觀光客:「你們為什麼來日本買中國製造的日本貨?」他們幾乎所有人都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在中國買不到這麼讓人放心的商品。而且,日本比中國便宜。」聽到他們斬釘截鐵的回答,我不由自主地發愣!我一直在問:為什麼?

 

  同樣在中國生産的日本貨,為什麼中國人就對國內賣的商品不放心?把這些商品運到日本來,應該零售價裏含有運輸費,日本的賣價比中國的貴才是,他們為什麼説中國的比日本的貴呢?

 

  去年11月回南京,偶有機會跨入百貨公司,看了看衣架上的衣服和標價,我大吃一驚。首先是標價,一件年輕人穿的便裝大衣約3000元,我對店員説:瘋了!無論從樣式設計到布料質地都不該是這個價錢。去年去紐約,逛商店,遠比我在南京看到的衣料高檔得多,但價錢要便宜3-4成。如此扭曲的價格,中國如何刺激消費呢?我越想越不明白。我建議中國主管商業的高官沒事別總坐在辦公室裏開會,抽空去逛逛商店。

 

  根據日本公佈的統計,2015年到日本來旅遊的外國人約2000萬人,其中每四個中有一個中國人。也就是2015年來日本觀光的中國人約500萬,説多不多,説少不少。2016年到日本觀光的外國人增加到約2400萬人,其中中國人約600萬。一年增加2成,夠快的。

 

  那麼,同期有多少外國人到中國去旅遊呢?

 

  根據中國的出入境統計,一年到中國的外國人約2500萬人,不含港澳臺同胞。這其中很多是持工作簽證來回中國的,實際到中國觀光旅遊的約800萬。我又要問:為什麼?旅遊觀光業是服務業最容易發展,也容易帶動就業和內需。

 

  我們可以比較中國和日本,中國的旅遊資源絕對不比日本的旅遊資源少,那麼為什麼外國人不到中國去旅遊。中國是世界工廠,為什麼在中國不能提供給國內外消費者最廉價最優質的商品呢?百思不得其解。

 

  80年代,發展旅遊的一大瓶頸是涉外酒店太少,交通不發達。現在幾乎所有1、2線城市都有世界著名的連鎖酒店,且大部分是4星和5星級高級酒店,可能因為入住率低,這些酒店的價位並不高,房間面積大,附屬設施,比如健身房等都很先進。大部分觀光旅遊酒店都提供免費早餐,餐飲業應該是中國的強項。

 

  我們再來看看日本的旅遊資源。日本有的,中國沒有的,我想來想去可能就是富士山了。日本的酒店,好一點的都比中國貴,便宜一點的,房間都不大。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來日本旅遊,而不到中國去呢?

 

  我可以就此寫一篇10萬字的論文,提交到國家旅遊局。當然,他們可能不會看,因為很少有人把它當事業來做。

 

  首先,什麼是旅遊?可能很少有人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大部分人的回答可能是:旅遊嗎,就是吃吃喝喝,玩玩,享受享受。

 


  也對也不對。去年去巴黎出差,抽空坐大巴參加自由行,恰巧有幾個中國來的同車,他們到了參觀文化景點就找地方吃飯,對文化不感興趣。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花冤錢來旅遊。在巴黎找一家餐廳,多好。

 

東京街頭的中國遊客(資料圖、2015年)

 

  從這個事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很多中國人並不明白什麼是旅遊。當然,旅遊嗎,其目的因人而異,有人為了買東西,有人是觀光,還有人是休閒靜養。比如去巴黎,就應該看看那裏的建築,美術品和雕塑,嘗一嘗正宗的法國菜和法國葡萄酒。要休假靜養可能尼斯是一個好去處。我曾經到尼斯住過一個星期,那叫享受。

 

  旅遊業是服務業,不錯,但更重要的旅遊業是一個國家向外國人展示自己國家的文化,軟實力(soft power)的主要途徑。所以,旅遊業實際是文化産業,旅遊業不發達的國家實際是這個國家的文化不發達。我曾經和幾個日本人去昆明,接待單位帶我們去看民族舞蹈表演,不到10分鐘,我就出來了,他們問我為什麼不看了?我説:「你們這是在糊弄外國人。一個人還要200元門票。最終是你們在砸自己的飯碗。」我這話説的不錯。

 

  遏止中國旅遊業發展的一個致命因素就是所有的景點都在收門票,而且,一年比一年貴。有的地方不讓收門票,他們就變相收。比如,要求你必須坐他們提供的車子。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當官的車子可以直接進入。靠山吃山的邏輯在中國人的血液裏早已根深蒂固。

 

  結果我去一些景點,當地人告訴我,現在生意不好做。我想:這是你們自找的。你不善待自己的遊客,以後人家就不來了。

 

  跟30年前相比,中國旅遊業的硬體應該説已經很好,很多地方不比先進國家差,差就差在軟體上,差在人的素質上。從中央到地方,旅遊業處在極其混亂的狀況下,去旅遊的外國人會覺得我這趟到中國的旅遊所花的錢不值。加之跟30年前相比,大氣污染嚴重了不知道多少倍。喜歡文物的遊客會發現中國人太不珍惜文物,會很痛心。與其痛心,不如眼不見為快。 

 

柯隆

  應該説,對於喜歡中華文明的外國人來説,中華文化就是心往神逸的一種浪漫。但如果去中國所體驗到的都是遺憾的話,那麼還不如不去。今天的現實完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管理不善的結果。我看到靠水吃水的地方,很多已經沒有水了,或者,那裏的水已經不能吃了。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