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從入境遊客減少審視中國國家形象

從入境遊客減少審視中國國家形象

2015/01/30

PRINT

      由於訪日外國遊客的激增,日本的商業街和旅遊地近來一片熱鬧的景象。而相比之下,中國國內的旅遊相關人士則滿面愁容。原因是從境外到訪中國的遊客正持續減少。在本應遠遠超過日本成為旅遊大國的中國,眼下究竟發生了什麼?

中國入境遊客正在減少的原因之一是嚴重的環境污染(2014年2月,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前戴著口罩的人們,AP)
 據中國國家旅遊局統計,2014年1~11月訪問中國大陸的境外遊客人數為1億1691萬人,相比上年同期減少1.1%。而在2012年和2013年,也分別同比減少了2.26%和2.5%。由此可見,入境遊客的低迷很可能不只是一時性的現象。

        地方比中央更感到危機

  在此背景下,有關中國旅遊産業的會議接連在江西南昌召開。會議之一是于1月13日起召開的,地方政府旅遊主管部門負責人、企業和研究人員參加的“中國旅遊産業發展年會”。另一個會議是于15~16日召開的“全國旅遊工作會議”,該會議有國家旅遊局高官等出席。

  其中,全國旅遊工作會議的內容顯然是一副“中央政府會議”的氣氛,會議中羅列了各種對領導的稱讚。例如,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引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説法稱,“旅遊是修身養性之道,中華民族自古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由於內容過於寬泛,甚至有些讓人難以弄清其與旅遊産業究竟有哪些關係。

2014年訪日外國遊客比上年增長30%,增至1341萬人(2014年10月,東京淺草,kyodo)
  隨後又介紹了李克強總理的講話,表示李克強總理要求我們“發揮旅遊在擴內需、穩增長、增就業、減貧困、惠民生中的獨特作用”。所指出的雖然與經濟有關,但仍然缺乏具體性。

  而在此之前召開的另一個會議——旅遊産業發展年會則有所不同。例如,福建省旅遊局長朱華提到遊客減少的問題,強調稱“入境遊市場下滑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長期經濟走勢低迷的問題,也有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消費問題,同時也有旅遊産品陳舊、旅遊宣傳方式落後以及其他諸多的問題”。或許是因為與中央相比,這些問題對於地方來説更為切身。

  而中國社會科學院輿論調查領域專家劉志明的發言更具有衝擊力,稱根據相關調查影響海外遊客來華旅遊的因素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存在很大差異,但也有一個相同的因素,那就是中國的國家形象下滑。

  與“修身養性之道”等等説法相比,這聽起來似乎有些諷刺,但劉志明指出問題是有其依據的。那就是,社會科學院與旅遊相關新聞社聯合,在2014年以23個國家和地區的2萬3000人為對象實施了輿論調查。

      入境遊客中的“外國人”僅佔20%

  劉志明的發言考慮了調查結果,所謂“國家形象下滑”,具體來説指的是“嚴重環境污染、貧富差距擴大、腐敗、治安差、食品安全”等問題。劉志明指出,國家形象下滑成為影響中國入境遊客人數近年來減少的主要因素。

  吉田忠則 的其他文章

 如果習近平和安倍笑著握手

  中國統計指標,何時讓人看懂

  中國“新常態”下的“平常心”

  中國不良債權讓人看不懂

  這是一場賭上政治生命的博弈


  中國經濟的“懦夫遊戲”

  是誰在阻礙中國就業

  中國房地産稅的尷尬

  中國資本限制管理手段已到極限

  中國是日美的粘合劑

  陽光政策和中國經濟的微妙關係

  中國經濟兩大病根和李克強藥方

   消失的中國失業統計數據

   中國改革動真格了?

  
中國何時能走出4萬億陰影 

  
 

      然而,在這裡不能忽略的一點是,雖然統計數據顯示“入境遊客人數”確實正在減少,但實際上入境遊客中的外國人佔比僅為20%,多半是來自香港和澳門的遊客,因此港澳遊客的減少對整體數量的減少産生了重要影響。不僅是對中國沒有太多了解的外國人,就連被中國政府稱之為“同胞”的人們也正在“疏遠”。
     
      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更能看到入境遊客減少背後所反映出的問題。環境破壞、縮小貧富差距、確保食品安全,這些都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面臨的問題。雖然中國國內對這些問題無法得以順利解決而産生的不滿很強烈,但同樣的問題也給訪問中國大陸的“同胞們”的心理帶來了影響,並有可能正在拖累中國的旅遊觀光業。

      中國在經濟上猛追美國,但這一動向並非與境外的“華僑經濟”毫無關聯。有觀點認為,雖然經常出現投機資金流入中國的問題,但經由香港出入的資金多與華僑有關。即使是在訪問中國的“外國人”中其實很多也是華僑。這一點與對於日本經濟而言的“海外”大為不同。

      劉志明在旅遊産業發展年會上還強調,前途光明,但是道路還有些曲折。不僅需要在傳播面和資訊量上的擴大,更需要質的提升。

      中國如果放任堆積如山的社會問題不予解決,將無法展現“質”的提升。因為中國所面對的其實很多是了解中國實情的“同胞”。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30
具有一般參考性
 
7
不具有參考價值
 
32
投票總數: 16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