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真的比日本人還有錢嗎?

2017/05/1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5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本好幾個假日連在一起,加上禮拜六和禮拜天形成了黃金周,終於有時間在家休息。既然休息,就有時間上網隨便瀏覽瀏覽,不經意間看到一篇短文《為什麼中國人看上去比日本人還有錢》。

   

  作者援用了日本時事通訊社的一個問卷調查的結果,日本的成人每月的零花錢約1500元人民幣(約25000日元),結論:日本人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有錢。其依據之一説在日本一瓶160毫升的SK-Ⅱ的神仙水要18000多日元。最便宜的手機包月花費要10000多日元。

 

中國是高檔車奧迪的重要市場

   

  柯隆 的其他文章

 

 誰為血染的中朝友誼畫上句號

 

 是房價太貴、還是工資太低

 

   中國人的納稅意識為何低 

 

 改革開放好似逆水行舟

 

 周立波玩槍走火

 

 中國社會進步了嗎?

 

 中國人,你幸福嗎?

 

   中美蜜月還是同床異夢

 

 中國人應該停止造神了

 

   旁觀産業政策必要性的爭論

 

 統計數據的陷阱

 

 日本的愛國賊們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如果用物價來衡量日本人是否有錢,應該説日本人的確沒有中國人想像的那麼有錢。我想比起關於日本人的零花錢的問卷調查,日本的每人平均GDP更説明問題。2016年日本的每人平均GDP大約38000美元(約400萬日元),同一年中國的每人平均GDP約8200美元。為什麼每人平均GDP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國人會覺得比自己收入多4倍以上的日本人不那麼有錢呢?這才是問題之所在。

   

  用物價來解釋一個國家人民的實際收入是一個通行的方法。IMF每年都用購買力平價(PPP) 估算和發佈世界主要國家的GDP,按照IMF的估算,中國的GDP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的GDP總量為20多萬億美元,美國的GDP為18萬億多美元)。但問題是測算購買力平價時使用的物價指數通常是非常主觀的。比如如果用中國的一個肉包子的價格與美國的一個漢堡包的價格計算價格比(購買力平價)可能就有點失真。

   

  在我的文章中曾經説過,中國商店裏的中高端衣服的價格要比美國和日本的貴很多。同樣一款日本廠家的汽車,在中國的售價要比日本的售價高很多。所以,如何編制物價指數,其中有很多講究,你不能用一個或幾個商品的價格來做簡單的比較,那樣的話結論難免失真。

   

  當然,我十分同意作者的結論:日本人看上去並不那麼有錢。日本人平時在家吃飯都非常簡單,一碗飯、一點蔬菜、一條烤魚、一碗醬湯、一點鹹菜。日本人開的車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車。在日本絕對找不到帶游泳池的私人住宅。日本比較富裕的家庭婦女通常也就是到高級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頓套餐而已。憑我在日本生活近30年的經驗,日本人最不擅長的就是奢侈。

 


   

  相比世界大部分國家的人,日本人算是奢侈的一點可能是所有日本人的家裏都有浴缸,他們每天都要泡澡。日本人喜歡到溫泉去泡澡,下到浴池,日本人會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我真奢侈。

  

  當然,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家也沒有游泳池,中國人的奢侈往往體現在飲食上。有一次看英國BBC的一個紀錄片是報道中國下崗工人的家庭生活的,其原意是要聚焦中國下崗工人的生活如何拮据,結果,影片中間有一段是下崗工人一家三口吃晚飯的鏡頭,四菜一湯!我相信所有看到這一段的英國人都暈了,中國的下崗工人吃晚飯也有四菜一湯,太奢侈了。

 

  回來説日本,雖然日本人看上去沒有中國人那麼有錢,但實際日本人是非常有錢的。為什麼?現在日本每人平均(包括老人和嬰兒)的金融資産(現金和存款)大約有10萬美元,而且日本有很好的社保體制。這在世界別的國家是不可想像的。

  

柯隆

  其實,當我們感嘆日本人看上去不如中國人有錢的時候,我們應該問一問,為什麼中國人看上去那麼有錢?2016年中國到國外來旅遊的一共1億4000萬人次。實際旅遊的人不超過1億人,拿中國總人口的14分之一和日本的平均值相比較本身就是不恰當的。日本的貧富分化是很小的,基尼係數不到0.3,而中國的貧富分化不用我説,各位讀者應該有親身體會,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中國的基尼係數高達0.475。所以,我認為,問題的本質不是日本人看上去不那麼有錢,而是中國人看上去太有錢了,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問一個為什麼?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