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與人民國際化
2017/12/2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世界的貨幣史從貝殼貨幣到金屬貨幣,又發展到紙幣,經歷了上萬年的歷史。貨幣本身的職能有所謂的價值尺度、儲藏手段和交易手段。無論貨幣的形態發生怎樣的變化,貨幣職能基本沒有變。自從紙幣普及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英鎊承擔了國際貨幣的職能,國際貿易的計價用英鎊,英鎊也是投資家最願意持有的貨幣。所謂國際貨幣通常指的是國際貿易中的計價所使用的貨幣,以及作為儲蓄貨幣,也就是資産計價的貨幣。後來,英鎊衰退以後,美元取而代之。今天,國際貿易中,以美元計價的佔絕大多數;同時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中,美元計價的金融資産也佔絕大多數。 所以,中國對外宣佈有多少外匯儲備從來都是以美元計價的。現在中國有3萬1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 |
|
1990年代,日本曾經一度希望推動日元國際化,日本的經濟學家想了很多辦法推動日元國際化,但結果日元並沒有實現國際化。日元為什麼沒有能夠實現國際化?其實,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要用樸實的語言解釋清楚其中的邏輯和道理就不那麼簡單了。
首先,讓我們看一看為什麼美元能夠國際化。美聯儲每年發行的美元其實大部分並不在美國國內流通。美元現金多半在美國以外的國家流通,所以,有人形象地描述美國貿易雖然赤字,但美國通過出口美元來彌補貿易赤字。這種形象的説法並不是沒有道理。問題是為什麼外國願意接受美元來彌補對美國的貿易不平衡?這才是問題的本質。
這可能跟美國經濟的實力有關,也就是説跟美國的綜合國力有關。
世界上的大宗商品,比如石油、穀物乃至貴金屬的計價基本上都用美元。美元的匯率保持相對穩定,世界各國都願意接受美元。特別是依靠對美國出口發展經濟的國家,美元自然成了其金融資産的首選。南美很多國家曾經考慮過廢除本國貨幣的流通,而直接使用美元。但美元的匯率並不是完全不變的,過去的幾十年里美元匯率也曾大起大落。但紐約的金融市場提供了全套的迴避匯率風險的金融交易手段。也有人説,美元的含金量高,所以,外國都願意持有美元資産。其中的經濟邏輯是否如此還有待考證,但至少對很多中國人來説,美元是美金。當然,過去的幾十年,隨著美國經濟不斷退潮,美元的地位也在受到挑戰,特別是佈雷登森林體系破産以前,美國的金本位體系宣佈廢止,所以,今天的美元非昨天的美元,不過,我們還找不出一個貨幣可以替代美元。
要説世界各國對美元持有的自信,那可能不完全來自美元本身。首先美國是一個開放的國際市場,交易規範早已成為國際上公認的交易規則。當年日本希望日元國際化,但如果外國公司想要在東京的股票市場上市,申請上市的公司必須填寫各種表格,而且都是日語的,這對外國企業的財務負責人來説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日本的金融交易規則和金融監管規則有很多具有日本特色,所以,很難被外國企業接受。
那麼,人民幣能否有一天成為國際貨幣呢?將來的事不好説,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可能性極小。首先,連中國人本身都願意多持有美元資産,而非人民幣資産,那麼要求外國人自願持有人民幣資産恐怕有困難。另外,中國人凡事喜歡説「有中國特色」,要人民幣國際化就有必要去掉所謂的「中國特色」,走國際化的道路。但是,不否認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逐步擴大發揮作用,比如在國際貿易結算上不斷擴大份額,不替代美元,但可以成為對美元結算的補充,特別是亞洲區域內的貿易結算以及與中國接壤的國家及地區的貿易結算可以用人民幣。將來,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可以逐漸改用人民幣結算貿易和用人民幣投資。同時,中國需要不斷改革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 |
柯隆 |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