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解的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
2018/06/0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長期以來,中美貿易就沒有平衡過。以前,中國的經濟總量沒有今天這麼大,中國的綜合國力也不對美國造成威脅,所以,美國政府只是兩國領導人會面時作為一個議題提出來,中國政府總是在適當的時候購買一些美國貨,比如波音飛機什麼的,安撫一下美國佬。但這種安撫其實根本無法平衡兩國貿易。
歷史上,中美兩國政府還曾召集過經濟學專家就兩國貿易不平衡進行過調查。因為中國政府有一種説法,認為兩國貿易統計口徑不同,實際的貿易不平衡金額沒有那麼大。中國的貿易統計實際上不含香港的對美貿易,也就是説,中國的很多出口是從香港轉口到美國的,轉口貿易中,香港的貿易公司以及海運公司附加了多少利潤在對美的報價上,中國政府其實是不知道的,附加部分不應該算在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上。
|
|
然而後來,隨著中國的港口設施建設大幅度改善,中國的對美國出口更多是直接出口,轉到香港的轉口貿易越來越小,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對美貿易不平衡一直在擴大。
歷史上,美國政府曾經就對日本的貿易不平衡施加過壓力,著名的廣場協議就是美國政府強行要求日元升值,目的是為了減少日美貿易不平衡。非但如此,美國人還曾經掀起大規模的抵制日貨的運動,工會幹部拿著鐵錘砸日本企業生産的汽車和電冰箱。
當然,日本不像中國敢於抗衡美國,結果,很多日本廠家為了減少對美國的摩擦,陸陸續續在美國建廠。儘管如此,日美貿易不平衡一直沒有得到真正地解決。
那麼,什麼是造成貿易不平衡的真正原因呢?反過來説,貿易是不是一定要平衡呢?
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經濟學問題。如果認為貿易不平衡是因為價格被扭曲所造成的,那就錯了。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沒有企業能夠操縱某個商品或産品的價格。當然,外匯的定價可能在一個短時期內扭曲價格,但沒有國家能夠長期維持固定匯率,更不可能過分壓低匯率,保護本國對外出口。世貿組織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成立的。
實際上,貿易不平衡是産業結構所造成的。決定産業結構的變數又很複雜,既有匯率等價格因素,也有勞務成本和資源價格等成本因素,更受資源配置傾向的影響。中國在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不斷吸引外資,促進産業集中,提高産業結構,中國成功地發展正為世界工廠。而美國則是一個龐大的市場。美國的勞務成本決定美國生産的勞動密集型商品根本沒有市場競爭力。
所以,人為地要求壓縮貿易不平衡,幾乎不可能。因為沒有人能夠替代市場機制改變産業結構。
很多産業人士,乃至學者擔心中美兩國會開打貿易戰。不可能。因為對中美雙方來説,貿易戰都沒有好處。美國政府應該知道,雖然便宜的中國商品如洪水一般流入美國,但中國商品絕對不是猛獸。
那麼,美國叫板對華貿易不平衡,真實的意圖何在?
首先,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以往的中國,從美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對美國造成某種威脅。特別是中國政府主導的産業升級有可能直接威脅美國有關産業的比較優勢。所以,遏止中國企業的産業升級才是美國叫板對華貿易不平衡的真實意圖。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 |
柯 隆 |
柯隆 簡歷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富士通綜合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出生於中國南京。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研究專題:開發經濟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