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大阪峰會的任務與使命

2019/06/27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迪:G20大阪峰會前夕,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針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佐科總統指出,「必須制止貿易保護主義」。他的這番話,表達了多數G20峰會與會國家的憂慮與心聲。

          

印尼總統佐科

                                   

  當今,全球經貿面臨嚴峻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G20作為「國際經濟協調首要論壇」,將如何應對這一問題引人矚目。川普倡導的「美國第一」主義,嚴重威脅到戰後全球多邊貿易體制。 「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呼聲,代表了多數G20成員的呼聲。正視這一問題,應是G20大阪峰會主題。如何調整美國與其他國家的意見分歧,反映多數國家的合理關切,這是對安倍協調手腕的考驗。

                  

   劉迪 的其他文章

         

 安倍對美「溫馨外交」以及G20的考驗

 

 世界大變局與日本的歷史機遇

 

 2018歲暮:有棲川公園散步

 

 站在「新時代」,將如何紀念改革

             

 中國需要千百萬「新鄉紳」嗎?

              

 中國的中産階級,在想什麼?

                 

 

  全球治理正在發生變化。有人稱今天世界是「中美共治」,甚至發明瞭「中美國」概念。回顧歷史,曾有兩次G2時代,一次是英美共治時代,另一次是美蘇共治時代。與上兩次G2時代不同,今天中國儘管經濟總量相當美國6成左右,但軟實力嚴重匱乏。中國既沒有系統的對抗意識形態,也沒有廣泛的盟國,更缺乏全球治理經驗。因此「中美共治」的概念並無現實意義,更無可能。

            

  但是,美國單獨決定全球事務時代的終結已經開始。全球秩序,仍然需要一個維繫中心。因此,今天以及今後,G20作用不可小覷。該組織成立於20世紀末,2008年又增加成員國峰會,對全球事務影響力增強。今天G20成員國人口占全球2/3,GDP佔全球80%以上。今天,一個主要國家共治時代已經開始。

           

  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的強勁崛起,遭遇美國堅決遏制。這次川普對華貿易戰,背景手段與上世紀美國對日施壓相倣,但與上世紀的不同,是中國竟挺身反擊。日前川普習近平通話,雙方都想利用此次機會,繼續尋找妥協的可能。不過,雙方是否可能達成協定,誰都無法推測。

           

  貿易戰起始,中方尚非常樂觀,但目前中國危機感相當強烈。這是因為中國對川普的無底線施壓「交易」感到不適。中國輿論認為,假如一退再退將會危及體制。目前川普的「速戰速決」戰略受挫,談判陷入膠著狀態,川普十分焦慮。中方已經開始一場「持久戰」。不過,這場貿易戰曠日持久進行下去,非但中美沒有益處,全球經濟都將遭受嚴重影響,目前這種惡果已經開始顯現。

              

  全球化或自由貿易是美國經濟敗北的主因嗎?恰恰相反,回顧人類史,我們祖先正是通過交換實現了分工。「交換」與「分工」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動力。沒有自由交換,人類就無法實現更為廣闊深刻的分工。今天如果有誰反對自由貿易,那就意味著他反對人類進步的動力。

              

  川普認為自己還有更多牌可打。這是因為,他認為可以號召盟國加入戰線,他還可以修改、廢除、退出眾多國際條約組織,他還可以推翻許多政治共識以支援其「交易」。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川普的反對者將日益增多,而其支援者也將開始反思其「交易」政策是否缺乏智慧。人們日益認識到,川普政治的後果,是毀掉戰後美國&&建造的國際秩序以及美國威信。川普政治,錯誤理解了國家與世界的本質。他把國家當作一架超級「交易機器」,把世界理解為一個「劇場」。但是,國家不是交易機器,世界也不是劇場。

       


                 

  G20可做什麼?人類與其他任何生物最大的不同的是,人類可以創造大規模互信。技術不能解決人類信任問題,只有人才能創造人與人的互信,創造人類的互信。正是互信,讓人類組織日益擴大,讓人類經濟走得更遠,飛得更高。這次G20峰會,希望可以消除國家之間的對立,在經濟領域,環境保護領域以及其他涉及人類重大關切的領域,重建國家與國家,人民與人民的互信。

            

  據報道,G20大阪峰會期間,習近平將與川普會面。川普通過貿易戰無法得到的,是否可以在會談中獲得?川普僅將注意力焦距中國,但他忘記中國僅是新興國家之一。今天美國統治力量的相對下降,其重要原因是新興國家崛起。川普對美國中産階級衰退的焦慮可以理解,但美國是否應諮詢一下新興國家領導人,問問如何才能治療美國病。

            

  相對東京濃厚的政治氛圍,大阪更加具有商業氣息。G20峰會在此舉辦,更能貼近此次會議主題。在大阪,在日本各地,人們日益感到,亞洲的發展,與亞洲的密切聯繫,是日本發展的前提與條件。G20峰會前,國際經貿形勢複雜,作為議長國,日本決意溝通各國,發揮「橋樑」作用。回顧歷史,日本常以溝通東方與西方為己任,此次會議,日方也將「協調」「溝通」作為主要任務。據悉,在中美首腦會談前,安倍首相將分別與中美首腦會談。我們對東道主的安排,也樂觀其成。

             

  西太平地區,日益成為全球經濟中心,全球歷史性大變局剛剛開始。今天在西太平洋地區沿岸及內陸,數十個500萬乃至千萬級人口城市密布。這些超級國際城市,是全球産業鏈構築的産業集聚碩果。這種全球化帶動的城市化正創造日益擴大的中産階級社會。今天,東盟日益顯示其活力,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正在進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邀請中國加入TPP,亞洲政治需要創新,大變局剛剛開始,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今天,G20還應關注人類面臨的氣候、環境威脅,關注科技革命帶給人類生活的改變。這次G20大阪峰會,不應是「一國中心主義」的論壇,而應是關注傾聽的會議,齊心協力的會議。要矚目新興國家的崛起,傾聽他們的呼聲。G20應該在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國家之間,成員國與非成員國之間,今天與未來之間,架設可能的橋樑。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劉 迪

 劉 迪 簡歷 

日本杏林大學綜合政策學部及研究所國際協力研究科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碩士課程畢業、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了。博士學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