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03)【伊豆】伊豆舞娘的純愛之路

2017/03/22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伊豆半島之旅的壓軸,也是促發我這一趟旅程最初的誘因,就是踏上《伊豆的舞娘》這部小説的文學場景了。相信很多人,特別是喜歡閱讀的朋友,很可能最初知道伊豆這地方的存在,都並非是聽説這裡的溫泉有多好,而是因為川端康成的這部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品。即使沒讀過內容,至少也都聽過書名,因此對很多熱愛日本的文青來説,伊豆和伊豆的舞娘,幾乎就是畫上等號了。       

    

       《伊豆的舞娘》説的是一則年輕的初戀故事。一個二十歲的高中生,到訪伊豆天城山旅行,途中遇見了一個不到二十歲的舞娘,少女小薰,兩個人因緣際會的聊起天來,認識了彼此。接著,在風光明媚的伊豆山林中結伴同行。時間流逝,美景倒退,兩個年輕孩子在邊走邊聊的過程中,則激發了情竇初開的純愛。雖然僅僅只是一段路的陪伴,並無真正的結果,兩個人似有若無的含蓄初戀,卻迴蕩在作者筆下描繪的伊豆風景裏。因為這部作品的問世和獲獎,增添伊豆天城山這地方的浪漫情懷,從此吸引無數的人到此朝聖。今天,我終於也是這其中一人了。

 

      故事中男女主角相識的地方,在中伊豆的天城山河津川上游。現在這裡被規劃成長達二十一公里的「踴子(舞娘)步道」觀光路線,正是小説中主角們走過的路。起點從天城山的凈蓮瀑布開始,越過舊天城山隧道,經過「河津七瀑」以後,終點在湯之野的福田家。這條文學步道很長,要真想走完全程的話,可能得花上八個小時吧,所以基本上游客很少真的全程走過。建議就以幾個點為中心即可,例如就以「河津七瀑」當中最知名的「初景瀑」為重點,另外也推薦走一趟舊天城山隧道。舊天城山隧道歷史已逾百年,曾扮演著連接南北伊豆交通要道的角色。隧道內不見天日,氣溫低寒,似乎有點陰森,但也因為如此,若有人結伴同行時,可能更顯出對於身旁旅伴的依賴了。是不是就在這樣的隧道行走中,兩個人的距離就更為靠近了呢?

 

      至於所謂的「河津七瀑」包括了釜瀑、蝦瀑、蛇瀑、蟹瀑、初景瀑、岀合瀑和大瀑。初景瀑附近矗立著《伊豆的舞娘》中男女主角的銅像,重現故事的氣氛,如今是遊客到訪時必定拍照打卡的景點。這附近沿途有不少休憩站,例如「出合茶屋」有賣土産和餐飲,若走累了,可在此吃吃喝喝再上路。

 

      其實在探訪河津七瀑的沿途上,有許多的露天溫泉。大部分是「野湯」也就是非人工的天然溫泉,意即直接跳進山林的野溪中泡湯。有些是光著身子的裸湯,有些則可穿著泳衣。倘若真不習慣的話,那麼還是尋找途中的溫泉旅館吧。其中最知名的,自然是「踴子步道」終點的湯本館百年旅店。川端康成在這裡書寫《伊豆的舞娘》同時也將這裡寫進書裏,故而聞名。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越過天城山隧道以後,在那一帶的食堂中,經常能見到在店裏販售著一款鄉土美食,那就是標榜為「天城越(跨越過天城山)名物」的野豬肉料理。從烤野豬肉蓋飯到野豬肉火鍋,各種山豬肉烹飪而成的餐點,是當地自豪的菜色。我在「道之驛 天城越」也享用了烤山豬蓋飯,果然美味。野豬肉肥肉少,肉質甘甜,值得一嘗。

 

      無論你是否喜歡《伊豆的舞娘》這個故事,其實我想都無妨。重點是當你走過這段路,收穫沿途的好山好水好溫泉,最後還能以美食收尾,那已是旅途中至極的享受。至少,因為一部虛構的小説,讓許多人踏上這段真實的文學巡禮,就足以説明文學歷久不衰,無所不在的魔力了。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散文《東京模樣》、遊記《愛的魔幻旅行》、《東京,半日慢行》、《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