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153)日本人也會吃驚!「根在中國」的日本文化如此之多
2017/03/27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我為什麼如此喜愛中國……。甚至連我自己都感到難以理解。
英語從中學到大學學習了8年,如果包括成為社會人之後的英語會話培訓,學習了10年以上。雖然花費了很多時間和費用,仍然沒有明顯進步,反而非常強烈地感覺是為考試而學習,無論如何喜歡不起來。
但中文就截然不同了。第一次聽到的時候,就感到中文「是像音樂一樣優美的語言」,我完全被迷住了,正如「喜歡才能做好」這句話所説,在北京短短1年半時間裏,我就進步到能説日常會話。
1995年。我完全拋下在日本的工作,隻身一人前往北京,在隨後20多年裏,始終從事與中國有關的工作。「喜歡中國」成為我的第二故鄉。看到這樣的我,母親經常感到難以理解。「為什麼這個孩子如此喜歡中國呢?」
![]() |
唐招提寺裏的鑒真和尚像(奈良市) |
之後,遇到的事實令我恍然大悟,感覺「啊,原來如此」。我的祖父出身於愛知縣三河地區。生長的地方叫做「suse」,使用了日本人並不熟悉的漢字。有一天,和中國的朋友閒聊自己的祖先,我提到了「suse」。
「那是日本人絕對不認識的字」
「是什麼字?」
「這兩個字」……。
於是,朋友驚訝地大聲説。「這是中國的地名!」
「suse」的漢字寫法是「嵩山」。這是全世界聞名的少林寺所在之處,是中國人100%都知道的地名。追根溯源,是這麼回事。鐮倉時代(1185年前後 - 1333年),南宋名叫「日顏」的禪僧東渡日本,最後來到愛知的三河。三河是後來孕育德川家康的地方。日顏看到三河的山,感到「這裡很像嵩山的少林寺」,於是將山稱為嵩山。日顏在隨後三十年裏生活在日本的嵩山。
在日顏在三河生活的三十年裏,不可能不傳播中國文化。雖然沒有記錄顯示傳播了哪些文化,但擁有生長於這個地方的祖父的我的身體裏,即使留著中國的某些東西也不難理解。
在思考日本文化時,東渡日本的中國高僧們的存在不可或缺。佛教相關文化自不必説,東渡日本的僧侶們還給日本帶來了中國的先進文化。代表案例是唐代的鑒真和尚。不顧眼睛失明仍然東渡日本,在日本建立了戒律制度。此外,還因積極致力於貧民救濟而聞名於世。同時還將很多東西帶到日本。據説雕刻技術、藥草知識、乃至砂糖都是鑒真和尚傳到日本的。據説砂糖原本是一種藥材。
在漫長的歲月中,很多東西從中國傳到日本,但在其中,有些東西令人吃驚,讓人感覺「連這樣的東西竟然也來自中國嗎?」 「生在中國、長在日本」,這種東西意外地非常多,即使是日本人也會感到吃驚。再次令人想到兩國淵源的深厚。
![]() |
首先是被視為典型日本文化的「茶道」。茶道的根源是唐代從中國傳來的「茶」和「喝茶方式」。之後,在日本生根發芽,形成了日本獨特的「茶道」。
此外,烏龍面也是日本的代表性食物。烏龍面是日本高僧、弘法大師空海將去唐朝修行之際遇到的「麵條」帶到日本而形成的。榻榻米也是如此。榻榻米的起源是漢代時的中國,之後傳到日本和南韓。
日本年輕女性喜歡使用的「命運的紅線」這一浪漫説法也是從中國傳來的,而且觀察日本新年作為吉祥物不可或缺的「七福神」,七人中的三人是中國的神仙。
此外還有很多。漆器、鐵瓶、火藥、指南針、草鞋、相撲、和服、插花……。很多日本文化的起源都在中國。
文化是人類共同的財産。如何培育傳來的東西,體現出民族性,確實令人感興趣。
在思考日本文化之際,與中國的交流史不可或缺,但只有一個會被認為「那不存在吧」。那就是徐福傳説。眾所週知,徐福接受秦始皇的命令,為尋找長生不死之藥而來到日本。據説當時帶來了3,000名中國美女。在經歷數千年的現在,中國人看到日本的漂亮女演員,仍然認為「肯定是徐福帶去的中國美女的後裔」。
日本美女全部起源於中國?嗯,我想説那不會吧。
![]() |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