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190)某位外國人:「讓我告訴你日本的令人討厭之處」

2017/12/2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經濟泡沫破裂後,日本人失去的東西不僅有經濟。被認為或許再也找不回來的是「對本國的自信」。

 

      「日本已經完了」、「日本企業沒有未來」、「日本人很糟糕」……,稱得上自虐性的關於日本和日本人的言論成為主流。我本人在二十多年前,對失去朝氣、總是態度消極的日本感到厭惡,選擇了前往充滿朝氣的中國。

 

      但最近十年來,隨著訪日外國人的聲音開始被介紹,日本人也逐漸恢復了自信。

 

     「日本是多麼美麗的國家啊!」

     「日本人是非常有禮貌、富於同情心的人」

      「I Love Japan!真想生在這個國家」

      「這就是日本人啊。簡直太偉大了!」

 

      在感覺不好意思的同時,仍然感到高興。在日本和日本人失去力量、喪失自信的時候,簡直難以估量訪日外國人的讚賞之聲是多麼鼓舞我們。

 

      在「I Love Japan!」的聲音平息下來的最近,理所當然出現的是,「這裡很奇怪、日本人!」這種聲音。在任何國家,都有令人喜歡和令人討厭的方面,這是理所當然的,在這種負面問題開始被介紹之後,反而深切地感到,啊,日本人也終於從泡沫破裂的打擊中重新站起來了。

 

      那麼,想看看各位外國人討厭日本的哪些地方。

 

      以下是曾在日本生活過的加拿大人在回國之後發到網路上的「日本的討厭之處」。

 

      1)冬天過於寒冷!

       「日本的供暖系統太糟糕。所有家庭都沒有集中供暖設備,如果是木造住宅,有風從縫隙吹進來,冷得讓人難以忍受!」

 

      ※對此100%贊同。日本的房屋過於寒冷。同時由於電費高昂,老百姓在使用空調方面很節約。

 

      不僅是房屋。由於節電屬於社會的主流,不管去哪都很寒冷,會患感冒。我從中國回國已經3年了。一到冬天,就想念中國的暖氣。

 

      2)日本是文書工作大國!

 

      作為加拿大人的他在日本申請駕照之際,對於需要填寫的文件太多感到厭煩。

 

      「在那邊交錢,讓人在文件上蓋章,然後又在這邊填寫文件並蓋章。是不是太多了?」

 

     ※對此也有同感。日本在超級電腦等IT開發方面顯示出能力,但在自己的生活中,卻不喜歡數位技術。

 

      尤其是重視現金的程度。日本人怎麼也難以擺脫現金支付。

  

       前些日子,在我家附近的超市,用1萬日元紙幣付款,找零錢的方式充滿藝術性。首先對我説,「從大票開始找錢」,在我面前數出紙幣,然後找給我。當時,甚至是紙幣上的「夏目漱石」頭像的方向都擺放整齊,然後才遞給我,我對此感到吃驚。找零錢時,為防止掉落而認真放到我的手裏。雖然是日本特有的週到服務,但習慣於無現金的外國人即使感到過分也不難理解。

 

      3)末班電車是否太早?

 

     「日本的交通系統非常準時,很了不起」,但提出不滿説,「末班電車是否過早?」

 

      ※的確,對於晚上工作到很晚的人來説,末班電車或許太早了。

  

      於是我進行了調查。從已開發國家的地鐵來看,實施24小時運作的有紐約、芝加哥和哥本哈根等。其他城市似乎都設置了末班車。以東京都為例,最近出現深夜運作的巴士,因此並未明顯感到不便,但年輕人是否感到不滿呢?

 

     不過,發帖的加拿大人表示,「在稍微晚點兒的電車上,充滿酒的氣味,或者有酩酊大醉的人,令人非常厭惡」。100%贊同。

 

      4)選舉的宣傳車很擾民

 

      外國人都説,日本的選舉是噪聲。

 

      的確,一到選舉期間,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都允許展開街頭宣傳活動。街頭宣傳車利用麥克風,不斷廣播「我是○○黨的○○」等內容。

 

      是理解為寶貴的資訊?還是理解為噪聲?大家看法各不相同,但候選人也表示出一定的體諒,會避開過午時分的住宅區等的幼兒午睡時間,或在學校附近關閉麥克風,付出了各種努力。

 

     上面是加拿大人的看法。

 


     接下來是法國人帶著熱愛講述的「日本無法令人喜歡的地方」。據稱作者是法國知名格主。

 

      1)日本的房間牆壁太薄

 

      「牆壁太薄,冬天很冷。能聽到隔壁房間的日常生活的聲音,難以忍受」

 

      ※確實如此。我會因隔壁住戶的鬧鐘聲而驚醒。

 

      2)不會説「不」的日本人

 

      「不管對方説什麼都總説‘是!’的人太多。

  

      如果我提議説,星期日大家一起聚聚吧,大多數日本人都會説‘OK’。但是,日本人數天後會臨時取消,通過簡訊息説,果然還是不太方便。這樣的事發生過3次……」

 

      結果他深有感觸。

     「是yes還是no,要説清楚!」

 

      ※雖然明白這個道理,但我也對當場説NO!感到抵觸。

 

      3)生活費過高。

  

      ※不需要説明

 

      4)吃不了納豆。

  

      ※不需要説明

 

      5)騎自行車很嚇人。

 

      「像日本那樣,在狹窄而且人車都很多的道路上騎自行車,需要技術。雖然汽車都很遵守規則,但摩托車等要多加注意」

 

     ※我也習慣了中國的寬敞道路,在日本騎自行車時很害怕,騎不了。

 

      6)聽不懂英語。

  

      ※無法評論。

 

      大多數日本人都應該最少學習了6年英語。

  

      在北京奧運會之前,一坐上計程車,就發現在駕駛席前,貼著中文和英語對譯的貼紙。日本或許也將發生相同的事。

 

      東京奧運會即將到來,今後訪問日本的外國人或將逐漸增加。日本人的精神狀態終於恢復過來,或許處在能冷靜思考「外國人的真心話」的時期。

 

     在網路上發佈有趣帖子的R子,謝謝你!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