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191)40歲還在發展的人和不再發展的人有何不同?
2018/01/0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大家好,新年快樂!!
按照日本人的習慣,迎來新年之後,要講述一年的抱負。此時經常被引用的是,日本人崇拜的孔子的《論語》。
其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在新年致辭等各種場合都得到引用。
尤其是40歲的「不惑」,對於日本人來説,已經成為人生的目標,但在壽命令人吃驚地延長的今天,40歲還只是人生的一半。因此,很多人非但未能不惑,反而「感到困惑」。面對在本應無惑的年齡、卻感覺困惑的自己,逐漸感覺焦慮。我本人就是如此。
但試著想一想,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達到80歲以上,40歲還只是一半,今後還能做任何事。
作為日本著名作家糸井重裏在自己的主頁上這樣説。
「對我來説,40歲是30年前。當時猶如進入了黑暗的隧道,感覺非常痛苦。真是感覺絕對不想回到那時」
那麼,40歲到底是什麼樣的年齡呢?
「在夫妻關係、撫養孩子、照顧父母和自己的疾病等各個方面,都無法繼續像過去那樣。同時還是開始感覺無理可講的時期」
對於非但未能不惑、反而日趨「困惑」的自己感到焦慮,或許就是40歲。
糸井在40歲之際,像下面那樣跨越了困難。
「我處處留心,意識到將一切歸零。在工作上,不再是什麼內容都接,而是進行嚴格挑選。當時,因工作而來接我的車出現在面前是理所當然的,但我決定加以拒絕,選擇乘電車」
「喜歡上釣魚也是在那時。在130人參加的比賽中,勉強能排到第80名左右。第一次躍居第8名時,高興得流出淚水。選擇愛好或其他事都可以,雖然不能輕易拿到第1名,但在40歲找到感覺興奮的事,將對之後的人生産生巨大影響」
在某種意義上,40歲或將決定人生的後半部分。
帶著這種想法,我逛了日本的書店,發現「40歲」成為關鍵字的書籍很多。其中,引起我興趣的是,「40歲還在成長的人和不再成長的人」這句話。
人才顧問田中和彥在接受雜誌的採訪時表示,如果到40多歲還想成長,「具備‘只有40多歲’這種意識至關重要」。
「按足球比賽來説,40多歲是前半場結束,後半場剛剛開始。是為了取勝而仍必須進攻的時候」
田中表示,重要的是,針對以下項目能否回答Yes。
○如今,是否有具體的目標?
○是否有最近1~2年新掌握的技能、擴大的人脈?
○如果在街上遇到熟人,自己是否主動打招呼?
○在公司和部門內,早晨上班第一個到單位的情況是不是很多?
○工作是否並非從「雖然不想做、但比較輕鬆的工作」開始,而是從「雖然很難、但想去做的工作」開始?
○被周圍的人稱為「很有朝氣」、「真年輕啊」的情況很多
○在公司裏對擦肩而過的部下打招呼
○具有適合自己的恢復精神的方法
○具有年齡相差10歲以上的朋友
等等。
對於Yes較少的人來説,「從40多歲開始好轉的希望渺茫。需要根本性的意識轉變」,要加以注意。
田中表示,人能否抓住機會,並非取決於命運,而在於概率。
「即使40多歲,平時也不能放棄踏出新的一步的努力。如果休息日悶在家、去喝酒時總是和平時那些人、去常去的店,就不會發生任何積極變化。只有具備自己積極跟別人打招呼的姿態,遇到機會的概率才能提高」
的確如此。我也必須改善懶得出門的毛病。
另一位顧問則提到了40歲還在發展中的人和不再發展的人的差別。
下面從中列舉一些:
差別1:不斷發展的人愛讀書,不再發展的人愛瀏覽網際網路。
這或許是説,瀏覽網路資訊浪費寶貴的時間,相比起來,讀書更有價值。遠離讀書是世界性的趨勢,但不斷發展成長的40多歲的人很多都愛讀書。
差別2:不斷發展的人善於管理身體情況,不再發展的人則將身體情況作為藉口
「體力不行了」成為口頭禪的人、和默默鍛鍊身體的人相比,在緊要關頭的爆發力將有所不同。
差別3:不斷發展的人用語言激發勇氣,不再發展的人則用語言傷害他人
40多歲的人多擔任管理層。理想的管理層是給部下帶去勇氣、不斷激發幹勁兒的人。相反,通過恐嚇控制他人的人將缺乏部下的信賴,也就是説,在公司裏的發展並不樂觀。
差別4:不斷發展的人偏愛變化,不再發展的人則害怕變化
任何人面對新的環境都感到不安。如果害怕變化,雖然感到不滿,卻停留在原地,當然無法指望獲得成長。
差別5:不斷發展的人會迅速採取行動,不再發展的人則總在思考不採取行動的理由。
這樣説來,商業的世界裏經常説,
「不要把今天能完成的事拖到明天」等。
上文提到的糸井在寫給40歲的文章中這樣結尾。
「對於找不到感覺興奮的事情的人,只有一個建議。那就是,下定決心「從絕對不想做的事情開始逃避」。
這是反話,可以理解為,如果有些事情屬於無需加上「絕對不想做」這種程度,同時能夠一邊發牢騷一邊做,就要絕不逃避的堅持到底。在做的過程中,將找到興奮感。
我在40歲的時候,曾希望有人告訴我,穿越這條隧道會有什麼。因此,希望我的話能夠為40歲的某個人提供幫助」
新的一年已經開始。祝願所有人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 |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