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227)現在的你,幸福嗎?

2018/09/24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如果被問「你現在幸福嗎?」,或許任何人一下子激動了。接著才會去重新思考:現在的我,怎麼樣?真的幸福嗎?

 

      作為客觀指標之一,聯合國每年會發佈一份「世界幸福指數排行榜」。這是在各國和地區以約1000人為對象實施的調查,受訪者會被提問「10分滿分的話,你給現在的幸福打幾分?」

 

 

     除了個人的主觀因素之外,國情等也被納入評價範圍。

 

     據稱,每人平均GDP、健康壽命的數值、有無社會援助、人生選擇的自由度(能否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存在腐敗(政府和商業界是否存在腐敗?)等等,都會被計入分值。

 

 

      那麼,讓我們觀察一下今年3月發佈的2018年版「世界幸福指數排行榜」的結果。日本排在第54位,相比去年的第51位有所下滑。在亞洲,台灣排在第26位,新加坡排在第34位,馬來西亞排在第35位。而中國大陸位居第86位。

 

      那麼,幸福度最高的三個國家或地區又是哪呢?

 

      前3集中於北歐。第1位是芬蘭,第2位是挪威,第3位是丹麥。

 

 

      以芬蘭來説,首先或許是優美的自然。冬季能看到極光,夏季可以到海島曬日光浴,享受海水浴。據稱每戶居民都有桑拿間,最大的魅力是教育和醫療免費(當然該國的賦稅和物價較高)。我去芬蘭的時候也深感震驚,心想還真有這麼美麗的國家。

 

 

      我曾參觀過北歐的養老設施。在那裏,我有機會和當志願者的年輕學生聊天。我問一位男學生,「為什麼在養老院當志願者」,他的回答讓我至今難忘。

  

      「我特別喜歡老人。照顧人生的前輩是我們應該做的」

 

      我至今仍深深記得,當時只有20多歲的我在聽了這樣的回答後強烈感到:如果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晚年那應該很幸福吧。

 

      在聯合國發佈的這個排名中,文化以及思維方式的差異也得到體現。

 

      在被問到「10分滿分的話,你給現在的幸福打幾分?」之際,據稱北歐人大多回答7分、8分。如果是日本,則多為5分左右。包括宗教觀在內,這其中似乎體現除了國民性和民族性。

  

      「世界幸福指數排行榜」是聯合國實施的調查。日本民間的某大型新聞社也實施過「現在的你,幸福嗎?」的問卷調查,其結果也很有意思。

 

      據稱,在這項問卷調查中,回答「幸福」的人達到85%。以10分為滿分的話,回答8分的人數最多。

  

      在問卷調查中,對於「為了獲得幸福需要哪些東西」這個問題,遙遙領先的是「健康」。其次是「家人」、「精神上的寬裕」和「經濟上的寬裕」。

 

      理由似乎沒有必要再次闡述。

 

      「沒有比健康更重要的幸福」

 

      「20多歲患上重病。感到如今能活著就是幸福。家人健康、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就是幸福」

  

      關於家人,還有以下一些發人深思的評論。

 

      「我竭盡全力進行照顧和護理。因此,不會感到遭遇不幸」(剛剛失去妻子的80多歲男性)

 

      「不管周圍的人怎麼想,我都在經濟和精神上自立地生活,因此感到幸福」(40多歲女性·單身)

 

      「年輕時,就是想和喜歡的人結婚。人生到了後半段,現在感覺能夠一直看著自己的孩子成長就是幸福」(60多歲女性)

  


      幸福的條件因人而異。實際上很多都很簡單,但需要智慧,也就是説需要冷靜地考慮自己的處境和狀況,然後由自己來對幸福進行定義。

  

      據説美國哈佛大學有一項持續了75年的研究,名為「格蘭特研究(the Grant study)」。該研究以曾在哈佛大學就讀的268名男性為對象,在其畢業後每年進行健康診斷和心理測試,對戰爭、工作、結婚與離婚、育兒、晚年等人生遭遇進行跟蹤調查。

  

      其中,有一個項目叫「什麼讓人變得幸福?」,結果,很多人回答是「良好的人際關係」,這給我們帶來幸福和健康。

 

      我曾在這個專欄中講述過,孤獨似乎容易導致壽命縮短。

 

      哈佛的研究也得出結論稱,孤獨導致健康和大腦的功能下降,令人無法獲得幸福感。順便提一下,據説美國人的5分之1感到孤獨。

  

      但是,能獲得幸福感的人際關係並不在於人數。而在於品質。

 

      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離開家鄉日本,在中國生活。那還是網際網路並不發達的時代,在日本的朋友關係變得疏遠。在日本曾經就讀的學校的相關名冊裏,我甚至曾被列入失蹤者名單。之後回到日本,首先感受到的是孤獨。包括家人在內,大家全都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圈,因此很難融入。

  

      我回國後的生活首先是從交朋友開始的。在過了大約1年之後,終於有了朋友,這才感到擺脫了孤獨。

 

      另一方面,離開中國後,在中國時的人際關係與之前相比當然變得疏遠。不過,雖然感到有些傷感,但如果隔了幾個月去中國,還是特別希望見到某些人。包括我完全不會説中文的時候開始照顧我的人、早稻田大學同學會的朋友,其中還有像家人一樣的朋友。我再次感到,帶來幸福的人際關係並非在於人數,而在於品質。

  

      不論如何,希望大家不管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中,如果被問到「你現在幸福嗎?」的時候,都能回答「是的,我現在很幸福」。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