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237)從《日本沉沒》到《流浪地球》
2019/02/1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儘管從習俗上來講,只要農曆年的元宵節還沒有過,中國的春節就應該算還在火熱進行中。但是,企業等都已經開始上班了,從社會運營的角度來看,春節的高潮已經過去了。
今年春節,最吸引話題的應該不是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而是一部像黑馬一般出現在人們面前的中國製作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自大年初一上映後,口碑票房雙收,短短的10天時間裏,票房收入突破30億元人民幣(約492億日元)大關。
![]() |
春節期間的電影院 |
有媒體報道説,這成績使得該片成為內地影史第六部達到這一等級的電影,並且打破了此前《戰狼2》保持的紀錄(11天)。
日本票房成績最好的影片是2001年上映的《神隱少女》(亦譯為《神隱少女》,日文原名《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為308億日元(約19億元人民幣)。考慮到後者是歷年累計下來的總成績,而前者則是短短10天的票房收入,其人氣度和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世界上拍電影的國家不少,可是有能力拍科幻大片的國家就屈指可數了,再要讓科幻大片能贏得人心,取得驕人的票房成績,那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在亞洲,日本可算製作科幻大片並取得滿意的商業性投資回報的業界大「先輩」了。《日本沉沒》就是這方面作品的代表作。
也正因為如此,我在日本媒體上介紹《流浪地球》時,很自然地加了一個説明詞「中國版《日本沉沒》」,意思是説這些影片都屬於災難性科幻片。
實際上比較一下這2部電影也很有趣。
《日本沉沒》根據作家小松左京的同名原作改編。從1964年開始執筆花了整整9年時間於1973年才完成的這部長篇科幻小説上下巻合計售出385萬部,被評為「創下了空前記錄的暢銷書」,小松也名列文壇收入排行榜第5名。
![]() |
小松左京 |
同年東寶將其拍攝成電影,作為賀歲片於12月29日公映,結果轟動全日本,使該片成了災難電影熱潮的先驅者,同時也推動了日本科幻小説和電影作品的創作熱潮。日後的《諾斯特拉達姆士大預言》、《火焚東京灣》、《地震列島》等影片可以説是其追隨者。
1970年大阪舉辦世界博覽會(日本稱為「日本萬國博覧會」),儘管為日本描繪了玫瑰色的未來,但高速經濟發展已近尾聲,隨後到來的物價狂漲造成的通貨膨脹和石油危機給社會帶來的強烈不安,加之恰逢關東大地震50週年這樣一個特別時段,《日本沉沒》很自然地喚醒了日本人對大規模自然災害的憂患意識。
而《流浪地球》大受歡迎的中國社會也正面臨著類似《日本沉沒》問世時的那種狀況,一直高歌向前的中國經濟失去了以往的勢頭,物價急劇上升,貨幣貶值,被稱為「中美貿易戰」的貿易摩擦等都給社會帶來了強烈的不安。
《日本沉沒》最初設定的主題是「日本人失去國家成了流浪之民後該怎麼辦?」也就是説,當初把《日本沉沒》改為《流浪日本》也未嘗不可,實際上小松把構思中的續集就暫名為《日本漂流》,就是《流浪日本》之意。
和《流浪地球》不同的是,《日本沉沒》不需要攝製人員自己掏出家産來破釜沉舟地拍片子,在東寶拍攝《日本沉沒》時,日本TBS電視臺也派出了2組攝製隊,同時跟拍,然後剪輯加工後於1974年10月至1975年3月分26集播出。 有人形容《日本沉沒》的電影版是「高級大餐」,電視劇版則是「家常菜」,由此可見因為剪輯和受眾的不同,同時收錄的視頻材料可以加工出不同口味的視覺作品。
這些可能都是《流浪地球》的後續者應該學習的經營之道吧。
![]() |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