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254)家庭留給孩子最美好的回憶有哪些?

2019/04/2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 3月下旬至4月初,在日本櫻花正值最佳觀賞期的時候,我去了北京。因此,錯過了盛開的櫻花,但在無法觀賞櫻花的情況下迎接春天也並不稀奇。我最多也就是覺得這是沒辦法的事。不過,當我在大家面前一説「今年沒看到櫻花」時,得到的反應卻是「真可惜!」、「令人遺憾!」、「如果去北海道還能趕得上,去北海道看吧!」等等。

 

      仔細一想,在這個季節「去賞櫻花了嗎?」這句話其實代替了打招呼。這也讓我再次認識到,對於日本人來説,「賞花」究竟有多麼的重要。

 

      當然不只是賞花。

 

      日本人是在1年365天裏忠實的配合季節、且完美地組織和舉行各種節慶活動的國民。正月(元旦)自不必説,春天的賞櫻花、端午節、七夕、秋季祭祀和賞月等,既有日本獨特的,也有與中國共通的節慶活動,還有近代從外國傳入的節日,如耶誕節、情人節以及萬聖節等,一整年都不會間斷。

 

      既然節慶活動這麼多,那麼日本人是不是都會忠實的舉行和參與呢? 答案可能是Yes。當然,規模存在差別,但在日本的家庭裏,以孩子為中心,幾乎都會慶祝每月到來的節慶活動。

 

      作為令人感到快樂的與家人的回憶以及對父母親的記憶,這些活動將永遠留在孩子的心中。

 

      那麼,對日本人來説,從孩童時代就留在心中的節慶活動都有哪些呢?下面看一下網上發佈的調查排名「全家人期待的家庭活動有哪些?」

 

      第10位 盂蘭盆節(迎魂火、送魂火等)

      第9位 海水浴(煙花晚會、戶外燒烤等)

      第8位 土用丑日(土用指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的18天時間,其中乾支紀日的「醜」日即為「土用丑日」。是日本集 中消費鰻魚的日子)

      第7位 母親節

      第6位 情人節

      第5位 節分(立春的前一天,為了驅邪納福,日本有撒豆子等習俗)

      第4位 賞花

      第3位 耶誕節

      第2位 大晦日(每年12月31日的除夕)

      第1位 正月(日本的新年)

 

      此外,如果再加上「女兒節」、「端午節」和「七五三」,幾乎就完美了。

 

      「新年」和「除夕」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家庭活動,這一點世界共通。

 

      「(到了新年)可以穿上新衣服,吃很多好吃的,親戚也會相聚,還能拿到壓歲錢。是一年中最快樂的日子」(40歲、男性)

 

     「一到新年,親戚會一下子聚在一起。大人們打麻將,孩子們則是哥哥弟弟們一起到處跑著撒歡。擺上桌的菜餚也非常豐盛,深深感到沒有比那時更幸福的日子了」(年齡不詳、男性)

 

      「新年和全家人一起玩撲克是慣例。我一輸就哭哭啼啼,贏了就喜出望外。比起看電視要開心多了」(29歲、女性)

 

      與快樂的回憶一起深深留在心裏的是過除夕和新年時的父母親的身影。

 

      「為了一家人、從好幾天前就開始準備‘年節菜’的母親的身影令我難以忘懷」(36歲、女性)

 

      「感覺我們家並不富裕,但父母還是會讓孩子(在重要場合)穿上好的衣服(42歲、男性)

 

      「工作忙碌的父親只有在新年時才會和孩子一起玩」(28歲、女性)

 

      可見,父母親的身影清晰地印在孩子的心中。

 

      耶誕節也是給孩子留下深刻記憶的家庭活動之一。


      「裝滿點心的聖誕襪簡直就像是一個夢」(52歲女性)

 

      「只有這一天,父親才會早早回家。他腋下夾著商務包、提著漂亮的奶油糕點回家的樣子深深的留在我的記憶裏」(45歲女性)

 

      「等不及父親回家,我就和弟弟一起去車站接他。聖誕蛋糕是我們那時最大的期待」(33歲、男性)

 

      暑假期間的海水浴也是日本人非常重要的家庭活動。

 

      「背著我啪塔啪塔走向大海的父親的後背令我感覺非常可靠且寬大。而中午時全家人一起大口吃母親做的飯糰子,感覺總是鹹鹹的,很好吃。我感到世界的一切都在閃閃發光,那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代」(年齡不詳、女性)

 

      「一到暑假,幾乎每個週末都會開車遠遊。有時早晨很早,我還穿著睡衣就被抱到車上,起來時發現已經來到了海邊、高山或者牧場……如今回想起來,那是令人感覺有些奢侈的童年。深深的有種被愛的感覺」(33歲、男性)

 

      這些和家人的幸福記憶深深地留在人們的心中。然後,在每個人自己組建家庭的時候,又會一代代傳承給自己的孩子。

 

      「一到女兒節,母親就為我們做什錦壽司。因此我也會為了自己的女兒,在女兒節時儘量製作什錦壽司」(年齡不詳、女性)

 

      「在運動會和賞花時,母親會製作海苔卷和豆腐皮壽司。父親負責佔地方和給我們拍照。如今已成為父親的我也是同樣的角色」(35歲、男性)

 

      在我小時候,感覺節分是一年中最喜歡的節日。甚至比新年都期待。因為在我童年生活過幾年的地區,節分時撒的並非豆子,而是點心。

 

      只要有人説「從某某家開始吧~」,孩子們就拿著很大的袋子直奔那家而去。於是,那家人的父親會從一片漆黑的屋子裏撒出點心。記得有時其中會摻和著桔子,不小心砸中腦袋時那疼痛的感覺也是一種快樂的記憶。

 

      要問我們家的「撒點心」什麼樣,由於恰巧開辦了一所很小的學校,似乎無法舉行節分的活動。相反,父母親會大量準備裝滿點心的袋子,發給附近的孩子們。直到長大成人的如今我才明白,在並不富裕的那時,父母曾為了不讓我們感到沒面子而破費。

 

      最後介紹網上的一段話。我感覺這大概是所有人共通的想法:

 

      「不經意的事會帶來幸福。對於創造出那樣的環境、以及給我們留下快樂、幸福回憶的父母親,我想再次表示感謝,而且強烈地感覺到需要感恩和回報。我也希望給自己的孩子們,一樣留下滿滿的美好回憶。」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