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72)你覺得日本的飯糰好吃嗎?
2019/07/0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關於飯糰,我以前也曾在這個專欄中寫過。當時介紹了日語中對飯糰的兩種叫法「onigiri」和「omusubi」,還有日本各地的新品種的名牌白米。
![]() |
對日本人來説,飯糰屬於國民食品。中國面積廣大,各個地區有所不同,但要説最普遍的食物,我想也許還得是水餃吧。
在日本,中國人和日本人一起舉行活動時,經常會選擇進行餃子聚會。以中國人為中心,手把手地教日本人包餃子。雙方一邊融洽地交流一邊包餃子,最後大家一起吃水餃,是一項開心的活動。
參加活動的大多數日本人喜歡這種方式。這是因為很少有日本人討厭餃子,再加上餃子可以改變餡的搭配,包餃子的方法也因人而異,非常有趣。
包餃子時,還能進行搟皮、和餡和煮餃子等分工,最適合幾個人一起合作。而且1個人能吃掉5個、10個乃至更多餃子,既能當主食也能當菜,還適合搭配啤酒食用。
不過,要是改為飯糰的話,很遺憾,難以展開同樣的合作。餃子最適合日中兩國人一起參加的活動,而飯糰聚會則很難順利推進。原因包括以下幾點:飯糰的製作過於簡單、無法進行多人分工;配料的花樣雖多、但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喜好有所不同;1個人最多只能吃得下3個;米的品質不好就不好吃等。
如果是餃子,可以在桌子上擺滿,既壯觀又漂亮,但擺上大量飯糰也稱不上壯觀。不知為什麼,餃子和飯糰相比,人們會不由得認為餃子更好。
在10多年前,一個常駐在北京的熟人對我講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據這位熟人説,當時他請一位在北京生活的日本女性幫忙,在北京購買日本米,和中國人一起舉行了飯糰聚會。
![]() |
這名日本女性賣力地做了很多飯糰,可參加聚會的中國人給出的評價卻不高。原因在於「米不合口味」、「涼了」。
當時在北京買到的日本米的味道欠佳。而且女性的話「吃兩個就飽了」,沒多長時間就吃完了,作為一次活動並不圓滿。
那位熟人表示,「在日本,從很久以前開始,餃子就在飲食生活中紮根,對日本人來説,對不同於煎餃的水餃興趣濃厚,因此餃子是最佳食物。但是,那時中國人對飯糰的看法只有‘不怎麼好吃’、‘沒吃過’,甚至是‘米飯糰有什麼可吃的?’等。很遺憾當時沒能讓中國人吃到好吃的飯糰」。
現如今,這種對「飯糰」的認識應該也發生了顯著改變。去過日本、吃過美味飯糰的中國人無疑也在增加。但是,要讓很多中國人覺得「飯糰好吃」,或許仍需很長時間。
飯糰是日本人特別愛吃的食物。我雖然覺得舉行飯糰聚會很難,但希望至少好吃的飯糰能在中國多多普及,讓中國人覺得「日本的飯糰其實很好吃!」
![]() |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