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116)日本茶成為世界新寵

2019/09/11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許多外國觀光客來日本就拼命找日本茶或日本茶相關産品吃喝,帶回國的特産品也都是煎茶或抹茶製品,雖然全球7成的綠茶來自中國,但日本人在喝綠茶上比較有許多文化藝術上的講究,9世紀隨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的茶道文化把綠茶的精隨發揚光大,也因此許多外國人把綠茶跟日本茶畫上等號,近年來隨著對健康的注重,日本料理及日本甜點的流行,加上在日本旅行的喝茶體驗,讓日本茶越來越受各國人士所喜愛,過去被誤解為清淡無味的日本茶,纖細而多彩的魅力,再度獲得世間肯定,甚至還有些歐美人士因為愛上日本茶而以日本茶傳道士自居,在網路等宣傳日本茶的奧妙。

 

  

抹茶(右)跟焙茶都是日本茶,但是味道顏色及香氣截然不同(劉黎兒攝影,愛知縣西尾城)

    日本茶的出口,在戰後一度被當作美援的回饋兒送到美國,最盛時期出口超過15,000噸,也是日本茶産業發展的契機,後來中國産綠茶也進軍國際,加上日圓升值,日本茶出口一下喪失競爭力,後來因為日本內需增加,出口量更大為減少;但是最近幾年日本茶的出口及單價都在增加中,2017年出口産量達4642噸,2018年則增加約10%,單價如銷往美國平均每公斤有5000日元,比中國綠茶多了好幾倍,而且隨著世界各國對日本茶的理解增加,也開始喜愛品嚐比較高檔細緻的日本茶,日本茶的價格也越來越不錯。

 


      因為日本茶大致是用降溫的70-80度的溫水泡的,過去許多華人朋友都嫌日本茶不夠熱、不夠濃,但是現在大家慢慢知道原來日本茶種類也滿多的,煎茶、玉露、焙茶、抹茶、番茶等等,決定味道的不同,主要是甘甜的阿米諾酸、苦澀的兒茶素,及帶著苦味的咖啡因三成分,如果用日本茶茶具的急須(茶壺)或是冷茶茶瓶來慢慢泡茶,就會體會出日本茶特有的甘甜苦澀,不是越綠的茶才越美味。

  

番茶咖啡因較少,也是日本茶的一種(劉黎兒攝影)

    日本茶的魅力跟溫度有相當密切而微妙的關係,不像烏龍茶等都用高溫90-100度滾燙的熱水來泡居多,而日本茶則可以用各種溫度來喝,而得出不同味道與香氣的,像是高溫點的水,就會讓茶的苦澀明顯化,基本上只有焙茶才用70度就會獲得一個較好的平衡點,而50度則會讓茶呈現甘美。

 

      很可惜,現在日本年輕人也不大慢慢泡茶喝,而喝瓶裝的綠茶飲料,尤其2007年起,日本茶葉消費金額輸給茶飲料了,不過現在日本茶受到外國人很高的評價,也讓日本人重新認識日本茶的價值,也開始更認真地品嚐日本茶;或許跟現代人的生活消費習慣有關,日本人近年雖然日本茶消費增加,但2018年花在茶葉的金額跌破4千日元,而寶特瓶等茶飲料則超過7千日元,。

 

      一口日本茶,種類多,在生活中,日本人喝的日本茶中煎茶佔63%,咖啡因量少的番茶佔25%,玉露茶7%;而且價格也差很多,像是比較屬於高級品的玉露,顏色如玉又有特殊香氣,但製作等費工,在採茶前的一個月就得搭建覆棚遮擋陽光照射,而且只採收嫩芽,價格也比較驚人,像一保堂的玉露的天下一,50g5400日元,我只有在一保堂京都本店的茶室嘉木體驗過一次而已。

 

 


     日本茶現在成為世界新寵,除了追求健康及文化上的因素外,也是日本茶個性不強烈,跟任何食物都很容易搭配,不僅限於和菓子或日本料理如壽司等,像只要選花香調的日本茶,甚至連鮮奶油蛋糕都很適合。

 

用宇治抹茶做的甜點很有人氣(劉黎兒攝影,于京都宇治)

      日本綠茶的製茶方式雖源自中國,不過現在有所不同,日本煎茶等基本上是用蒸氣來殺青,阻止茶發酵,而不是用炒的,因此味道較為清淡,而其他也可加入各種食材,如加入炒香的米粒而成為玄米茶;或許日本茶真的跟米是很相合的,也因此像日本人也用綠茶來泡飯吃,而且加入鮭魚、鯛魚,魚卵、昆布或梅乾等都OK,這樣就會覺得日本茶的包容力很大,乍看單純內歛,內涵包含無限。

 

      讓日本茶的地位穩定的還有永遠不退流行的抹茶,現在全世界各地都有超級抹茶熱,除了學習日本文化的外國人愛學喝抹茶的茶道外,抹茶也是跟各種食物搭配自如,如珍珠奶茶,現在也用煎茶或抹茶,或是抹茶拿鐵、巧克力抹茶、抹茶冰淇淋、抹茶刨冰、抹茶提拉米蘇、抹茶捲蛋糕等,抹茶無所不在

 

      日本業者都很開心,因為跟茶道同義的抹茶,已經完全被世界認定是只有日本的抹茶才是真正的抹茶,日本綠茶的權威多少也因為抹茶而一起被認定,日本茶看來無論變成任何狀態──葉子、粉末或液體飲料等,都會更受世人喜愛的!許多頑逆不肯喝日本茶的華人朋友這幾年也傾倒于日本茶的纖細而豐富的味道,愛用日本陶器茶瓶來泡日本茶,比日本年年輕人更道地地享用日本茶呢!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