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281)想攢下錢,先養成這些習慣

2019/11/1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努力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學習「富裕的吝嗇生活」——自從上次在本專欄中表明這樣的想法以來,我開始拼命整理身邊的東西。雖然下決心扔掉不必要的東西,力爭過簡單生活,但即使不斷扔東西,衣櫃和收納空間仍然裝得滿滿的。這讓我産生絕望的心情,懷疑能否將這些東西全部整理好。

 

 

     這完全是「貪小失大」的性格造成的。我特別喜歡買便宜貨,也很擅長便宜衣服的各種合適穿法。從北京回到日本時,我支付了高昂的海外搬家費。至於帶回來的東西,都是在中國服裝市場購買的便宜衣服、快速時尚之類及打折促銷時購買的鞋子等。

 

      全部處理掉之後再回國,然後重新開始新生活。這樣顯然在金錢上會更加節省。這是典型的「貪小失大」。我最近終於明白了,這些思維方式是攢不下錢的原因。

 

      攢不下錢的人的特徵是買東西時重視「便宜」。也就是「因為便宜而買」,換言之就是「貪小失大」。

 

      專家列舉了各種例子。例如郊外的新建住宅。人們往往被低廉的價格吸引而購買,但這些房産有時會出現資産價值迅速下降的情況。

 

      再比如流行的健康器材。新産品一個又一個被推出,由於下決心要「運動!」而購買。但是,很難長期堅持。很快就會感到膩味,買的東西不再被使用,在房間裏被當作礙事的東西。(我家也有騎馬式健身器Rodeo Boy,但結果沒有人使用,變成了置物架)

 

  

    被便宜所吸引、被流行所迷惑、不考慮將來而買東西的人就是攢不下錢的人。相反,有錢人絕不會採取這種購物方式。

 

      他們在購物時重視「資産價值」,因此不會衝動購物。同時,對於自己不認可價值的東西,即使1日元也不會亂花。他們具有在投入資金之際,明確判斷有無價值的能力。

 


      暫且不説他們有沒有才能,但有錢人都具有共同的習慣,這似乎是事實。   很多「有錢人」針對自己的習慣進行了大量描述,下面介紹一些共通點。

 

〇 嚴格選擇放進錢包的卡。

      在電子貨幣盛行的時代,在錢包裏放卡顯得落伍,但這只是一種比喻。很多人在錢包之中放滿銀行的現金卡和信用卡、以及很少去的商場的積分卡和優惠券。這將導致時間的浪費,進而成為浪費的源頭。如果不嚴格挑選放入錢包的卡,在一旦要用時就會找不到,而且會僅僅由於「具有購物積分卡」這個理由而購買並非特別想要的東西。卡應該在嚴格選擇的基礎上使用,這樣可以避免浪費。

 

〇 節約不應帶來壓力。

      如果過度想要攢錢,結果連10日元、20日元的零碎開銷也開始在意,即使能攢下錢,也不會感到幸福。日本的女性們具有掌握家庭收支的責任感,因此會為了購買僅僅便宜10日元的東西而去遙遠的超市購物。網上購物也一樣。關於「是否包郵」、「哪家店更便宜」等,花費30分、40分鐘瀏覽智慧手機,耗費了寶貴的時間。有錢人説,要在體驗到幸福的同時攢錢,避免過於在意小錢、避免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都很重要。

 

      雖然並非金錢的使用方法,但下面這些也很重要。

 

〇 早睡早起,確保充足睡眠。

      據説,亞馬遜的聯合創始人兼CEO傑夫·貝佐斯每天22點就寢,第二天早上5點起床。這是保證睡眠時間達到7小時的生活方式。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茲也同樣保持7小時睡眠,0點就寢,7點起床。如果希望有錢,並不是要犧牲睡覺時間去工作,而是要提高睡眠的品質,不斷提高白天的工作效率,這很關鍵。996的工作方式也應該避免。

 

〇 服裝要常規化。

      提到史蒂夫·賈伯斯,黑色的上衣搭配牛仔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越是真正的有錢人,越是意外地對服裝毫不在意,穿的衣服似乎每天都千篇一律。據稱這是為了避免將早上的寶貴時間用於服裝選擇,以及盡可能將決策的精力集中於工作。

 

      能攢下錢的人,都是有相應的原因的——我終於感覺自己弄明白了。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