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125)松本清張為什麼歷久彌新?
2020/01/29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日本每隔一段時期就會把松本清張作品改拍成電影、電視劇,像『點與線』『砂之器』『零的焦點』『黑革的手帖』『鬼畜』等都已經不知道改拍多少次了,今年5月NHK要改拍松本清張短篇推理小説集「黒色畫集」裏的『證言』,把昭和30年代的舞臺改換成當代的現在,打算大膽而嶄新來闡釋此一小説,『證言』不僅在1959年剛出版幾個月就被改拍成電影,其後也5度改拍成電視劇,NHK今年是第6度改拍了,松本清張的小説是日本作家作品中被改拍而搬上銀幕、螢光幕次數最多的,為什麼松本清張的魅力永不退色呢?至今還如此受歡迎呢?
![]() |
松本清張(Kyodo) |
松本清張在文學上最大的功勞或許是讓推理小説附加了社會性及現實性,而堂堂成為日本文學一大領域,他曾相當嚴厲地批判『犬神家一族』『本陣殺人事件』等的橫溝正史寫的是鬼屋戲棚玩意,橫溝的作品也是日本電影電視劇不時改拍的對象,橫溝創出了金田一耕助的虛構神探也風靡很長的年代,但數量及次數跟松本清張差很多。
更重要的是松本清張作品有宏觀的歷史角度,尖銳地反映了時代百態,掌握了時代最關鍵核心的因素,甚至是預言了當下社會乃至政經的各種現象,也有人如文藝評論家高橋敏夫認為「松本清張的時代是在他死後才開始!」
松本清張(1909〜1992年)算是長壽的作家,但作品量也很驚人,超過一千件,領域也非常廣泛,從古代史考證、歷史小説到現代小説、推理小説等都有,而且正好1953年日本開始有電視登場,他的小説在1960年代前後,只要一出版,馬上影像化,而且隨著電視機進入每個家庭,日本人的松本清張體驗都非常深厚,至今都還有強烈的記憶,文學影像化,松本清張可説是日本第一位作家,而至今依然在顛峰上,雖然現在東野圭吾的作品也幾乎都影像化,但數量以及深入人心程度還是不及松本清張。
松本清張的推理小説,也常有連續殺人事件,讓人覺得恐怖,像以北陸地方為舞臺而描述發端于二次大戰後不久的時代傷痕的『零的焦點』,抑或描寫原本平凡懦弱的好人卻逼只好殺掉親生子女的『鬼畜』,都有面對日本海推人入海情景,讓我站在能登半島美麗景點的東尋坊都會為了這裡曾發生過的緊迫場面,而腳底發抖!
更重要的是當時許多人看了這些膾炙人口的清張小説改編的影劇後,開始會想跟自己一起看電視的父母或許隱藏了什麼重大的秘密,或自己上班的企業其實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手法,抑或自己投票的議員並非大家看到的清廉而有作為的政治家等,也就是清張體驗不是把人關在電視劇的世界裏,而是為大家打開一扇去探討自己所處的時代及社會的黑暗面,讓人知道人世並非單純如自己所聽説的或報導所看到的,背後有更大的國家機器,歷史因緣在支配一切,或有無法抗拒的人性深淵會讓人搞出難以想像的醜惡慘劇,還加以遮掩,這才是真正令人戰栗!
但從現在來看,松本清張所描述的1960年代,日本雖然有些因為經濟體制朝自由開放發展而帶來的扭曲,處處隱藏了社會黑暗面,但還算是和平成長時代,松本挖掘過去或是探討隱蔽部分,揭發社會與時代真相,反而是大規模遭秘密控制,或不知不覺陷入各類型戰爭的現代,才更適用,也就是清張所暴露的不僅是他所活過來的時代,而是他死後的時代的現在更凸顯、更貼切。
我曾經到松本清張紀念館所在的北九州市小倉(福岡県北九州市)住了幾天,才理解到松本清張是隨父母而在日本各地顛沛流離,很偶然地在當時韓戰的最重要的後方基地的小倉定居下來,因為清張自己一直是在社會底邊生活,也因此對於在下層的人有強烈的共鳴與愛情,也對小倉有特別的鄉土戀情。
因為從小倉送出要到韓戰前線打仗的美軍,小倉當時發生許多逃兵及各種與戰爭相關犯罪事件,他親身遭逢,但大多遭隱蔽,也因此對清張而言,思考日本的戰後是什麼是很切身的,像也數度影像化的『黒色福音』,兇手是一位年輕的美國傳教士,最後潛逃到美國去了。
松本清張描寫的事件許多是源自他的小倉經驗吧!像『零的焦點』背景就是日本敗戰後的美軍進駐佔領時期,以美軍為對象賣身的女人拼命想隱藏自己的過去,不惜為此而連續殺人。清張筆下不少惡女,男人因此幻滅,但大多是歷史因素或社會階級差距所致。
![]() |
日本朝日電視臺2007年播放的電視劇『點與線』 |
松本清張作品大多數是主角就是犯人、兇手,犯案都是因為有深遠黑暗的過去,成為小説的核心,而且跟其他作家不同,其他作家通常還是對社會秩序有最後的信賴感,如池波正太郎等小説裏登場的壞人單純多了,主角的好人最後還是能在江戶的社會秩序裏討到公道的,但松本清張覺得許多是社會案件的原因絕非能停留在個人層次的,而是歷史或社會結構性因素導致的。
清張寫作量驚人,客觀評估是需要很多助手幫忙蒐集、消化資料,但事實上幾乎都靠他個人刻苦勤勉以及至今背負的體驗寫出來的,他醒來的每一刻幾乎就是寫稿機器,而且他是終身獨來獨往的作家,不與人為伍,沒有拜師也沒收徒弟,或許因此更有勇氣去追究資本主義或威權主義社會的陰暗部分,卻又不對社會主義有過度幻想!
他的作品讓貧富差距嚴重化的現代人更有同感,現在世界所面對的野蠻的全球主義,以及各國社會當下所出現分裂與抗爭,都應驗了松本清張所告發的社會黑暗深層的結構,而且現在越來越表面化,讓人痛感,清張世界就是現在的世界!這是因為清張並沒有受他所處時代的各各種主義所壟罩,而是從普通人的日常,從自然發生的疑問等,一步一步地直逼核心,他描寫的是不變的人的本性,借此挖掘出社會與國家的黑暗,還浮現出一個全球規模的黑暗結構來!
清張小説名、書名都是「黑(色)」居多,這也是因為他不想只描述表面的華麗與光明,而是描寫許多負面的事件及人性,認為人好好去面對的話,就知道世間還有不同的價值觀,不通的活法、不同的人際關係,社會有許多不同的面相,透過兇案、慘禍、災難、壞運等,讓人知道在巔峰且亮麗的人其實並非如表面所見的,人自然會有許多絕望無奈附著,或人生原本就會因為不經意的一個小謊言而導致原本看似幸福的人生齒輪抓狂,並非只有自己如此,別人更是如此,也因此自己可以開拓不同的活法,清張山脈是絕望山脈的同時也被認為是希望山脈!
清張作品是連續的告發與暴露,也提醒國家或大企業透過AI(人工智慧)及網路等新文明掌控越來越厲害,活在如此時代的現代人,必須有點警覺才好,也讓人覺得清張歷久而彌新!也因此,到東京都調布市古剎深大寺山門前的蕎麥麵店去吃麵時,除了享受該店連蕎麥皮一起打的麵條優雅而絕佳的口感,也格外懷念愛吃這蕎麥麵以及曾讓『波之塔』主角小野木與賴子約會時吃此處蕎麥麵的松本清張!
![]() |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