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78)閒晃末廣町

2020/02/05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熟悉一座有地鐵的城市,通常分成初級和進階兩個階段。以去秋葉原為例吧,所謂初級,指的是想去秋葉原時,不必查詢就立刻知道搭乘地鐵日比谷線,便能抵達秋葉原車站。至於進階,則是雖然明明要去秋葉原,但卻不去秋葉原站,而是搭上銀座線,從末廣町站下車。

 

      原因很簡單,因為當你熟悉了東京的地理方位以後,會知道字面中看似毫不相關的「末廣町」站,其實就在秋葉原商圈內。秋葉原站在商圈頭,末廣町站在商圈尾,其實有許多想要去的店家,根本離末廣町站更近。

 

從末廣町站過去也超近的神田明神

      大抵擁有錯綜複雜地鐵路線的城市,都是這樣的。許多車站雖然名稱響亮,看似為想要去的目的地,但只要稍微查閱一番,就會發現原來目標更靠近另外一個小站。

 

      這幾年我去秋葉原,很多時候都從末廣町站進出。除了要去的店家離這一站更近之外,也是因為秋葉原站的人潮永遠太多太混雜,相較之下,末廣町站的感覺就輕鬆許多。

 

      新宿三丁目伊勢丹百貨的十字路有個警察哨(交番),巷口轉進去的那一帶有條「末廣通商店街」,典故來自於裏面的「落語」表演場所「末廣座」。而神田秋葉原的末廣町地名由來,起初以為是這裡也有或者曾有過類似的地方,但原來是來自於一場戰役。

 

      明治元年,不服「江戶無血開城」的舊幕府軍和新政府軍展開了一場名為「上野戰爭」的對決,導致這一帶許多家破人亡的悲劇。戰爭結束後,明治二年,當地居民為了祈求安穩和平,替這一區重新取名,決定以日文中帶有「事情越到末端越寬廣」的「末廣」(末広がり)兩字為概念,這便是銀座線「末廣町」站名的由來。然而,現在的地理行政劃分中其實已沒有末廣町的存在了,只有站名仍保留舊町名,殘存著歷史的記憶。

 

      我向來覺得末廣町站雖然存在感很低,但其實卻是很有趣的交通要道。走出地鐵站,東西南北,全然不同的區域性格,就在末廣町站交會。

 


      從車站的1號、3號出口出去是秋葉原,滿是電子零件、動漫周邊和女僕咖啡,可謂是宅男腐女的青春樂園,但2號出口那一邊又緊鄰風格迥異的「2k540 Aki-Oka Artisan」職人手工商店街,匯聚日本工藝品及設計商鋪,瀰漫著文青與大人味的據點。大部分的人對「2k540」的印象是位於御徒町站至秋葉原站之間的高架鐵道下,於是前往時自然也從這兩站過去,事實上我感覺最靠近的地鐵站是末廣町站。

 

「3331 Arts Chiyoda」

      3號出口往前走到下一個十字路口,其實已經很靠近有江戶總鎮守之稱的「神田明神」(神田神社)了。以前去神田神社都從「御茶之水」站過去,後來才發現其實若在銀座線上,從末廣町站過去也超近。不必繞道正門,可從神田神社的背面,在「藏前橋通」上有一條很隱密的石階,很少觀光客會走的「裏神田明神參道」就能抵達神社境內。

 

      末廣町站的4號出口不遠處,有一個我很喜歡的藝文空間名為「3331 Arts Chiyoda」(Arts千代田3331)。去那裏看展,是我最常進出末廣町站的目的。「Arts千代田3331」是從廢棄的「練成中學校」改建而成的,主要展間在一樓,地下樓、二樓到三樓也有小藝廊做展覽,其他空間則出借給藝術家、設計師或相關公司。二樓將過去的體育館給保留下來,作為各種活動或特殊展覽時使用。

 

      現在一説到「Arts千代田3331」的體育館,我就不免回想起2011年發生的「東日本大震災」。地震過後,我報名參加志工,來到這間體育館,幫忙清洗受災戶的照片。那些照片來在於東北災區,海嘯衝垮當地的住宅和家財,海水褪去後,淤泥中清理而出的照片。雖然照片裏的人生死未明,但希望能將盈滿回憶的照片洗乾凈,某一天等候主人領回。

 

      時光飛逝,到明年地震發生就滿十年了。如今走過「Arts千代田3331」時,擔任志工的往事仍歷歷在目。照片都回到主人的手中了嗎?願經過我手中的那些照片,影中人一切無恙,有著歲月靜好的人生。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小説《代替説再見》、遊記《日本小鎮時光》與繪本《麒麟湯》。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