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131)自肅下沉默的東京
2020/04/2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4月11日起東京都對許多行業發出停業要求,雖然大多是非強制的自肅(自律)要求,但日本人大多很配合,我很開心我喜愛的錢湯(澡堂)不在被要求停業對象內,否則大部分的餐廳及設施都在晚上8點就結束營業,超級夜貓的我等於一天在8點就被「強制休了(關機)」,有點痛苦,每天8點之後還可以去泡湯,覺得幸福無比,不過原本是社區重要交流場所的錢湯,為了防疫而也都必須保持距離與沉默,許多來澡堂的常客都指著「不准交談」的小海報氣憤地説:「這算什麼?」不習慣沉默的東京老街的居民都期待這樣的日子早點結束!
![]() |
週末的果菜店擠滿客人,但是誰也不説話(東京都練馬區,劉黎兒攝影) |
現在全球因為新冠病毒而受到行動限制的人數已經算不清了,大家也只好靜靜地過日子,尤其在公共場所口沫橫飛的話,會遭白眼的;但許多上錢湯的人都把錢湯當自己第二的家,在自己家卻不能説話,實在很難受!
錢湯沒有被禁,主要是因為許多年輕人住在老社區裏的老木樓,沒有浴室,或許多老人家長年都只在澡堂洗澡,跟吃飯一樣重要,錢湯即使日漸沒落,但對於許多人而言,是跟水電一樣,算是生活絕對必要設施!上錢湯也是一天裏最為放鬆的時間,即使裸裎相見,卻不能説幾句話,的確是很違反人性的!
雖然我每次新年在錢湯看到許多老太太們裸身鞠很深的躬,高聲互道「恭喜新年好」都會覺得有點好笑,但現在原本洗滌水聲與歡談聲此起彼落的地方,突然變成無聲世界,一方面有不會被飛沫傳染的安心,另一方面也痛感這是很異常的狀態,怪不得有女人在更衣時突然叫出「太煩了!這種狀態!」
因為需要保持距離,而且不能交談,許多被要求自肅(自律)的行業,如日本有深遠文化的夜世界的居酒屋、小酒館,或有女性陪伴的酒吧、酒廊、夜總會等即使不被要求停業,如果要保持距離,而且不能交談,那就完全喪失意義了,因為許多人在夜世界裏就是追求一點身心上的依偎關係,如果不能靠近,又不能談心,那就根本沒有開店或是到府的意義了,如果一切要保持距離跟沉默,或許許多人無法確認自己的存在!
![]() |
許多孩子在晚開的櫻花下踢球,讓人瞬間以為一切恢復正常了(劉黎兒攝影) |
新冠病毒改變太多了,距離外,尤其必須保持沉默這點,許多壽司店的主人覺得讓他戴口罩、手套來捏壽司還好,但要他不能跟客人説明今天的材料是從哪來的,會覺得很難過,因此而乾脆全面關門的壽司店也不少!或許多須要説明、示範的商品如化粧品等的銷售,也幾乎都做不成生意,大抵現在每個人戴了口罩,塗了化粧品很麻煩;許多朋友只能借視訊交談,即使效果不是那麼明晰,也還是很多人覺得更需要塗抹化粧來維持好形象,但也只好去網購來應付需要了!
東京平日上班的滿員電車,原本再怎麼擠,也都是無聲世界,其實有點恐怖;但11日進入緊急事態後,雖然東京都要求企業多利用遠距上班,但實際上平日東京各大車站利用人數只減少4成,即使改成遠距上班的人,也還常因必須當面溝通或讓上司或客戶蓋個印章而回到辦公室,只是現在連有人的車站或附近,也沒人説話了,相當安靜!
緊急事態期間,在公園散步或跑步是OK的,不過公園等空間雖然開闊,但大家也都是沉默的,或許因此也比較聽的到鳥兒或蟲兒的聲音,甚至連魚群或鴨群戲水聲也格外清晰!
公園現在因為擔心兒童遊玩的道具等會導致傳染,而要求自肅,許多父母很難限制孩子想到戶外遊玩,只好自己陪孩子玩許多投球或踢球、擲飛盤等,即使戴著口罩,孩子們的歡笑也格外響亮,打破了沉默,瞬間彷彿一切都恢復了原來的模樣!
因為喪失了練習的場所,許多音樂家級的人士都到較為寬廣的森林公園等吹起銀笛或喇趴來,沉靜的公園奏起了非常美妙的聲音,讓我在森林浴之外,也享受水準非常高的現場演奏,因為都太厲害了,大概自認不夠格的人不大敢到公園獻醜吧!公園成了另一個個人音樂表現的舞臺!
東京各處的音貝比平時低了很多,因為串門子也是不大適合的行為,澳洲甚至有州政府對串門子課以高額罰款,東京雖沒有如此細密的要求,但我隔壁的老太太跟她的朋友們各自抱狗聚在巷口聊天的景象已經消失了,讓我擔心她們是否平安健康;我常不在家,她們的聚會也是收到守望相助效果,沒有她們的笑聲也令我有點不安!
因為病毒,沉默是金,但許多變成遠距上班族的朋友抱怨自己的上司在視訊會議或是打網路電話時,突然就沉默起來,沉默是視訊會議等最忌諱的禁招;這是因為許多日本企業的上司還沒適應遠距上班或視訊會議,不知道如何遠距管理或激勵部下,而沒有預先擬好會議內容項目等,實體會議才能用沉默或微笑的2個S(Silence、Smaile)來故作神秘而混過去的!
在視訊會議上沉默不語則連到底是否出席都搞不清楚,溝通也不容易,或許也因此日本的遠距上班除了蓋章文化的阻礙外,沉默的習慣也是一大阻力吧!因此也有人希望一切趕快恢復正常,回到即使沉默也能行的通的世界;但據調查顯示,體驗了遠距上班的人過半不希望回到沉默到令人痛苦的滿員電車及辦公室呢!
![]() |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