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297)疫情後的中國對日招商應從「坐商」改為「行商」

2020/05/0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前些時候,因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一個發言,中國掀起一陣不小的波浪,媒體上出現不少日本企業要從中國撤退的報道。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安倍首相3月5日在「未來投資會議」上,聽取了多名經濟界領袖的意見後指出:中國向日本出口的産品供應出現減少現象,使得整個産業鏈遭受影響。日本必須考慮讓那些對某一國家依存度較高的産品、附加價值高的産品的生産基地搬回日本國內來。或者儘量不要依存于一個國家,向東南亞各國轉移,實現生産據點的多元化。

 

      4月7日,安倍首相主持內閣會議,決定撥出108萬億日元(約7萬億元人民幣)的款項,作為「緊急經濟對策方案」來對付疫情造成的經濟滑坡問題。其中有一筆多達2435億日元(約156億元人民幣)的款項則用於支援日企將設立在中國等海外的生産據點搬回日本國內或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去之用。

 

      顯然「中國+1」政策的傾向性變得更加明顯,更加具體化了。中國方面很自然地出現了很多擔憂的聲音,筆者也受到不少中國企業界的朋友前來諮詢,有確認事實情況的,也有討論對應措施的。

 

      不過,筆者認為對日本政府的這一決定,中國方面應該持平常心看待。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日企對中國的投資有過幾個高潮,上世紀80年代初及90年代中期的投資高潮暫且不論,就拿本世紀初來説吧,日企簡直像排山倒海那樣前往中國投資。

 

      當時,筆者在三井住友銀行蘇州分行蹲點採訪,該分行負責日企投資的工作人員每天忙得居然連上個廁所都得奔跑著過去,一天接待7、8家前來諮詢投資事宜的日企,已經根本不算稀罕事了。該銀行蘇州分行的日本人工作人員曾不無誇張地對我説:「在蘇州結集的日企之多、技術水準之高,簡直可以形成一個具有製造航太火箭能力的産業鏈了。」

 

      儘管這是誇張之詞,但也可以看到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旗下,日企是十分積極地走向海外佈局,構築産業供應鏈的。

 

      我在蘇州曾看到一家日企的幹部12月下旬匆匆從日本趕到蘇州,跑到三井住友銀行蘇州分行來諮詢。這位幹部進門就急切地問道:「我們公司已經決定明年4月初在蘇州新工廠要開工,我想問怎樣才可以做到?」當時,我好奇地問:「你連對當地的基本情況都不調查一下就這麼貿貿然地決定建廠開工麼?」那位日本人一臉嚴肅地對我説:「索尼、松下這樣的大公司都跑到蘇州來建廠了,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還需要調查什麼?跟著他們後面幹,沒錯。」

 


      上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製造業已經開始廣泛採用豐田汽車公司的零庫存管理模式。所以,日企在海外投資時,有很強的集聚意識,因為這樣容易形成産業供應鏈,便於推行零庫存管理模式,提高公司管理能力和降低生産成本。為此,在中國投資建廠的日資企業大都集中在2小時車程的範圍內,以致産生了「2小時經濟圈」的説法。


       而這些企業製造出來的零部件或産品在利用班期固定的貨船、班機等運回日本,再和設立在日本國內的工廠等形成一個分工明確、效率顯著的全球化經濟合作環境下的大供應鏈。

 

      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運作得井井有條的這條産業供應鏈被人為地寸斷,使得正常的企業生産活動被迫中斷。這使得日本企業家們和政治家們痛定思痛,決意為了保證今後企業的生産活動儘量少受意外事態的影響,決意要把一部分設在海外的生産製造能力搬回本國。對此,我認為是這是一個很正常的決斷,不能簡單地解讀為日企就要撤出中國了。

 

      但是,即便是日本方面僅僅是把部分設在海外的生産製造能力搬回本國,對中國來説,這也是一個需要很認真對應的嚴峻問題。我認為,中國一方面要以平常心看待部分日企或日企的部分産能遷回日本這個頗為沉重的問題,另一方面則要在招商引資上更動腦筋,更化功夫,力爭引來新的更有魅力的金鳳凰。

 

      大約從10年前起,我就通過講演、書稿、專欄等平臺一再發聲並強調,中日之間的經濟交流正在從原來的硬體為主的模式轉換為軟體為王的時代,拿大筆資金投到中國去建廠生産日本製造業或社會所需的零部件及日用商品的時代正在迅速離我們而去,而以技術、品牌、金融、教育、醫療、服務等為特點的經濟交流將成為更為普遍的商務形態。中國的招商引資也面臨著急需升級新版本的時代要求。

 

      説到中國的招商引資方式,我認為要將迄今為止的坐等日企組團來中國考察的「坐商」模式改為中國積極走出去招商的「行商」模式,可在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設立「離岸孵化器」或「科創中心」等,直接常態化地走進日本社會,可以隨時隨地地應對日企的投資合作需求,有力地提高招商引資的成交效率。


      擁有完整的工業門類、大量的受過高等教育的技術人才以及日益增長的世界級規模的市場,這是中國吸引外資的最基本的魅力所在,只要盡心努力,功夫到家,精誠所至,一定能夠獲得金石為開的結果。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