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318)人魚妖怪Amabie在日本掀起熱潮
2020/05/2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為了祈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早日平息,在日本被認為有驅除瘟疫效果的妖怪アマビエ(Amabie)以網路為中心人氣大漲。
我查了一下資料,發現Amabie最早出現在推特上是在2020年2月底。後來,在推特和Facebook等社交網站(SNS)上,Amabie的形象和插圖與「瘟疫退散」以及「祈禱疫情平息」等祈福的話語一同傳開,知名度迅速躥升。
![]() |
《肥後國海怪 弘化3年(新聞文庫與圖畫)》中記載的Amabie(收藏於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Kyodo) |
Amabie是半人半魚的妖怪。長著尖嘴、長髮、身上有魚鱗、三條腿,臉總轉向一邊。
據傳説,江戶時代後期,Amabie出現在如今的熊本縣海面,它告訴人們「如果疾病流行,就把我的樣子畫下來給大家看」,説完便消失在大海中。研究Amabie的權威、福井縣檔案館職員長野榮俊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表示,Amabie只在江戶時代一張被稱為「瓦版」的印刷品上出現過(該圖和文章現收藏於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後來,明治時代長野縣的一份報紙也刊登過相同的畫像,但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還有一種説法認為,這種妖怪的名字原本並非Amabie,而是アマビコ(Amabiko),但被誤讀為Amabie。據説明治時代初期日本暴發霍亂時,曾有Amabiko護身符(免災護身符)出售。按這種説法,Amabie是時隔100多年再次受到關注。
儘管不清楚Amabie被上傳到推特上的前因後果,但與江戶時代人們把它的樣子畫下來傳給其他人看使其得以傳播一樣,如今其形象和插圖也以相同的方式在推特上傳播。日本厚生勞動省也借助這一流行,開始把它當做預防病毒感染的宣傳網站的圖標使用。
![]() |
「金太郎飴總店」(東京都台東區)推出的帶有「Amabie」圖案的金太郎糖(Kyodo) |
到了3月下旬,日本各地形形色色的商品中開始加入Amabie的圖案。比如餅乾餅、仙貝、蛋糕、麵包、饅頭(日式點心)、糖果等,甚至還有日本酒的標籤、陶瓷、木雕擺設、T恤等商品上也被使用。以出售日本獨特的糖果而聞名的「金太郎飴總店」(東京都台東區),4月份推出了帶Amabie圖案的糖果(10粒裝,324日元,約合人民幣21元),短短兩周時間就售出1萬包。糖果比仙貝和餅乾餅保存時間長,還能作為小禮物送人,因此很受歡迎。
東京調布市使用該市著名漫畫家水木茂所畫的Amabie插圖作為網路會議的背景圖。很多有名或無名的人士紛紛畫出Amabie的形象,像江戶時代那樣,將其傳給別人看。
不清楚Amabie為何會在日本掀起如此高的人氣,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人本來就很喜歡妖怪。據日語辭典,妖怪是指「人類智慧無法解釋的奇怪現象,或者奇怪物體、鬼怪」(《廣辭苑》第6版)。被稱為日本三大妖怪的是:(1)鬼(頭上有角,手持鐵棒)、(2)天狗(棲身於深山裏,面部為紅色,鼻子很高,手持團扇)、(3)河童(住在河流等水邊,通體為綠色,頭頂盤子,手上有蹼)。
這些妖怪雖然在現實中並不存在,但日本人從小就對它們非常熟悉。也許在外國人看來,日本人和妖怪的關係不可思議,但日本自古以來就認為自然或物體中存在神靈,也有眼睛看不見的東西存在。雖然妖怪很可怕,但同時也是能夠保護自己、預見未來的讓人安心的存在。日本人一直喜歡在動漫、遊戲、故事中加入妖怪的元素。現在日本大火的漫畫《鬼滅之刃》描述的也是與鬼怪有關的故事。
現在日本全國都掀起了Amabie風潮,希望它的流行能夠讓新冠疫情早日平息。
![]() |
中島惠 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