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139)今年夏天,消失了什麼?

2020/08/1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今年夏天,新冠疫情影響,許多屬於夏天的玩意都消失了,對於許多日本人而言,尤其是高中生,象徵夏天的甲子園棒球賽也無法舉辦,無限惆悵,嗟嘆「沒有甲子園的夏天,怎麼算是夏天!」不僅甲子園,這個夏天各地最重要的許多祭典,不論大小規模都停辦了,是一個很安靜的夏天,雖然蟬鳴依然響到惱人的程度,好像幫人在喊「新冠!勿來!」夜裏鈴蟲也開始清脆地叫,帶來絲絲涼意,原來因為新冠而體驗宛如戰爭的夏天,只有人類,人類看似很強悍,但其實很脆弱,在如此熾熱的夏天還得像是面對化武戰般地戴口罩,雙手不斷消毒!

 

已經有64年歷史的高圓寺阿波舞祭,每年100萬人匯聚祭,今夏也吿消失(劉黎兒攝影)

      世人原以為夏天會消失的是新冠病毒,但結果病毒不但沒消失,還有許多新版病毒出現,許多感染者是很棘手的無症狀的病毒傳播者,防不勝防,一點辦法也沒有,也因此連附近商店街的小小的盂蘭盆舞蹈會也都取消,讓人十分感嘆;我慶幸自己這幾年在東京或東北趕了幾次大規模祭典的熱鬧,如離家不遠的高圓寺阿波舞祭、阿佐谷的七夕祭或是青森縣八戶市的三大社祭等,一個祭典數萬人或上百萬人擠在一起,現在難以想像,宛如幻想中的情節!雖然每年都觀看的阿波舞的節奏以及祭典特有的各種鐘鼓樂現在也徘徊在腦中!

 

      今天夏天消失還有海外旅行或國內旅行,雖然日本政府推動「Go To旅行」鼓勵日本人今夏多多旅行,但另一方面因為各地確診不斷創新高,因此不鼓勵日本人在8月13-16日(連前後假日則是7-17日)的御盆(盂蘭盆節)的返鄉祭祖及探親,各地方縣的知事也表示不歡迎返鄉,這跟鼓勵旅行、刺激景氣也是相反的,被説是政府開車加速的同時也踩煞車,或被説是同時開冷氣與暖氣,因為新冠,政府也有許多搖擺!


 

      的確也因此今年夏天就不再到處出現因為返鄉的民族移動造成的高速公路塞車,或是過去此時必然擠爆的新幹線,往東北、上越、北陸有的班次乘車率居然只有5%。各家JR7月統計顯示8月7—17日新幹線及特急的預約比去年同期少了快8成,而其他航空公司的預約也是國內線少了6成!如此清淨安靜的返鄉是史上僅有的!

 

今年夏天就不再到處出現因為返鄉的民族移動(8月8日,JR東京站)

      國際線更是少了97%,不像過去每年(7月15日至8月31日)夏天有近300萬日本人到海外去旅行,長年以來夏天旅行第一目標都是夏威夷,2018年等曾經變成是台灣成為榜首,但2019年又是夏威夷第一;至今許多媒體都不時派遣記者到夏威夷等去追蹤許多藝人跟誰一起渡假等的花邊新聞,或等在機場想拍到什麼私生活模樣,也是日本夏天風物詩之一!不過今年夏天日本人無法到海外旅行,台灣就沒有跟夏威夷爭榜首的必要了!藝人等更是只好避人耳目乖乖在家,電視上也看不見他們今年夏天在海外曬黑黑回來的模樣!

 

 今年夏天,從日本消失最大的一項活動是奧運,整個東京街頭從今年初起就掛滿了2020東奧旗幟,雖然現在説要延期到明年同一時期,但是現在世界疫情依然方興未艾,亞洲如日本等第二波也是來勢洶洶,就像今年4月時無法想像今年夏天會有東奧一樣,現在民調顯示近乎7成的日本人也無法想像明年夏天會有東奧,希望停辦或再延期!

 


      日本各地原本夏天都會舉行煙火大會,但因為要迴避密集、密閉以及密切接觸的三密,雖然是在戶外,也都取消,各地的煙火(火花)業者組織但為了鼓舞醫療人員以及消沉的氣氛,就不公佈地點以及時間,小規模施放煙火,果然也很振奮人心!今年有相當的多的企業無法發出夏天的分紅獎金,消失的獎金的沉痛或許多能跟著煙火雲消霧散些吧!

 

      我在東京許多日本朋友今天夏天既無法旅行,也無法返鄉,親情隔閡,覺得今年夏天真的有幾分悲哀,也讓我想起西條八十的詩「我的帽子」,這首詩因為其後在1975年森村誠一小説「人性的證明」中引用成為線索,詩的開頭是「媽媽!我那頂帽子到底怎麼了?是呀!夏天,從碓氷往霧積的路上,掉落到谷底的那頂麥草帽子!媽媽!那可是我喜愛的帽子呦!」因為這本小説多次搬上銀幕及改拍成連續劇,很多日本人都知道這首麥草帽子的詩,這頂被吹到谷底的而消失的草帽變成悲傷的夏日回憶的象徵,也是戰後處理過程撕裂的母子親情及人性的象徵,讓人無限悲哀!

 

      今年夏天我買了一頂麥草帽子,也格外想念久久無法相見的在台灣的母親,至今因為移動的便利,我想返臺就返臺,幾乎沒有過這種思念,或許因為新冠重新標示了國度邊境,阻隔了人與人的往來,也因此讓人格外珍惜原本覺得理所當然的感情!

 

      雖然新冠讓這個夏天該有的都消失了,尤其許多運動選手或高校球兒的集大成的夏天的最重要比賽都消失了,不過這個夏天各界為了這些活動的努力與苦惱,大概選手們也不會忘記;或許這個因各項大會消失而消失的夏天,更讓人回到出發原點,體悟到運動等不只是大規模而捧出少數明星的活動而已,反而能回想起運動純樸本質,不再讓許多商業化招數所蒙蔽,或許消失的夏天更讓人能找回許多活動原來該有的歡愉,是屬於自己的夏天呢!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