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140)八月疫情中的藥散步
2020/08/2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去年的8月想像今年的8月的東京,應該是奧運如火如荼地在舉行的時候,但結果不僅東京,世界都變得跟世人想的很不一樣,新冠病毒沒有因為8月的炙熱而退場,第二波依然猖獗,或許篩檢人數增加,東京確診數字更是飆升,而中暑死亡的人也創新高,比新冠死多了10倍以上,原來人真的很脆弱,不過是需要不斷散熱的哺乳動物而已,自古是如何面對冷熱侵襲及疾病呢?
![]() |
東京新井藥師是擅長治眼睛的庶民的寺院,祭壇上有許多寫了「眼(め)」的守護符(劉黎兒攝影) |
我在最近的「藥散步」發現,人類真的很早就積極探求用身邊的藥草或天然的動物、礦物等成分來治療及養生;日本人這方面意識很高,不僅東京就有都立藥用植物園,佛教的藥師信仰很深,除了各地都有藥師寺外,藥施堂、藥師岳、藥師池、藥師湯、藥師森等等非常多,也有藥師町的地名!更體會醫藥與宗教不可分的關係,不僅佛教,西洋許多宗教也是如此吧!
奈良的法相宗大本山的藥師寺已經登錄為世界遺産,境內國寶及重要文化財很多,早年去過,當時只把藥師如來等藥師三尊像當作國寶級佛像看待,沒有特別意識到藥師如來是隨身攜帶藥壺或藥缽的,原本就是治癒眾生疾病,消除災禍而成佛的一位教主;日本各地都有藥師寺,奈良藥師寺在東京也有分院,不過我比較喜愛到我家附近的新井藥師寺散步!
![]() |
在小平市的東京都藥用植物園,進門先有一個大溫室(劉黎兒攝影) |
日本俗説:「東有淺草寺,西有新井藥師」新井藥師也是武相四大藥師(東京都、神奈川縣的如來藥師寺)之一,是管治眼病及育兒的。新井藥師地位原本相當高,我住了30年的中野,有點失敬,近年才重新認識,比較認真當「初詣」(新年首次參拜)對象,平時也常去散步!
新井藥師從新宿往西搭10分鐘(西武新宿線)到新井藥師站或JR從新宿往西搭5分鐘到中野,穿過Sunmall ,走「藥師眼路(eye road)」商店街就到了,藥師是很會治眼睛的神明,也是有求必應的庶民的寺院,因為曾治癒德川二代將軍秀忠之女,從江戶時代起就享有盛名;祭壇上寫了很多「眼(め)」的守護符,這裡從中野車站起的徒步圏,東京西邊居民來此處初詣非常多,看來現代人數位中毒,需要守護眼睛的人越來越多,想到新冠病毒也可能因為手揉眼睛而感染,「病從眼入」就很現實地多拜了兩下;境內的水是名水,常有人來裝取,附近也因此豆腐聞名。
日本原本就是稱醫師為藥師,亦即漢方藥的專家,根據本草學(內容是闡述根據時令季節變化來對應日常生活的用藥經驗),而用生藥(將自然存在有藥效成分的産物提煉成改善體質等地藥,大半源自植物,也有來自動物或礦物的)來治療!
![]() |
葛根湯的原材料的葛是草本攀藤植物(劉黎兒攝影) |
![]() |
葛根湯以及葛切用的葛的根部(劉黎兒攝影) |
日本的漢方藥主要源自中國,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史書《古事記》(傳説是西元712年太安萬侶編纂的)則記載有著名的《因幡白兔》的事蹟,原來大國主命為了救皮遭剝光的白兔,説了「用真水洗身,敷上蒲花穗,輾轉其上」的處方,蒲的花粉就是蒲黃,也是長年被當作消炎止血的藥草,這段故事也是日本本身最早關於藥草的記述,童謠也唱,藥草之效深入人心·!
不僅蒲黃,許多植物也都有藥效,因此我去參訪了位於小平市的東京都藥用植物園;這裡是各種藥草或製藥原料珍貴植物的寶庫,分成製藥、漢方、民間藥、染料香料等各種植物區,關於藥草有各種解説,如用途、成分等,像是有點蒜味的:黃花蒿(Artemisia annua)也是艾草的一種,是治療瘧疾的原料,其他許多艾草也都可食用甚至當裝飾避邪,來到這裡才真的體會到艾草何以成為藥草或良藥的代名詞;我原本愛吃艾草麻糬,今後又多了一個理由!
園內有許多知名以及更多不知名的藥草,或許可以解熱、消炎、止瀉、止咳化痰等等;也有許多日常服用的漢方藥如有抗炎的葛根湯以植物原形呈現在眼前,還滿神奇的;雖然我原本就愛吃吉野葛做的葛切,在京都鍵善良房也看到葛的樹根片段,但這次是看到葛本身,才發現葛是多年生攀藤的草本植物,原本日語中用的佛教用語的「葛藤」(為了不知道要選何者而迷惘、為了人與人之間的執拗與鬥爭而苦惱)是這樣來的;葛也是日本所謂的秋七草之一,因為是8月了,葛花開花了,是優雅的紅紫色,還有甜甜的香氣!其他也有8代將軍德川吉宗從朝鮮半島引進的高麗人蔘,稱為禦種人蔘,原産地是從遼東半島朝鮮半島都有。
日本國內約有7000多種野生植物生息其中有3成都瀕臨絕種危機,藥用植物園裏也栽培有許多種,非常珍貴;整個園內有世界各國貴重的藥草或樹木等薬草約1600種;園內深處還有一塊是有毒植物專區,有200多種,一眼就看到在台灣或日本也常見的夾竹桃;其他曾經在殺人事件裡登場的鳥兜(草鳥頭,學名Aconitum)在此處也可看到,居然還是根・葉・莖都分開的高度進化的高等植物,才知道許多毒草都在身邊就有!
許多病毒也是如此吧!人或許過於傲慢,至今太過藐視存在大自然的其他生命體了,古人比我們更有戒心的,藥散步讓人更有此感觸!
![]() |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