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311)雪上加霜的日本百貨行業滑向世紀大衰退

2020/09/04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因為疫情的蔓延,早以雪上加霜的日本百貨行業正在滑向世紀大衰退的深淵。作為親眼目睹過日本百貨行業如日中天的鼎盛時代的一個過來人,自然有著一番難以言喻的感慨。這使我想起了當年的往事。

 

      進入1995年後,我開始了對香港的採訪,因為2年後的1997年香港將回歸中國。那個時候,我在香港首先感受到的是日本百貨行業在香港的巨大的存在感。

 

  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訪問香港的遊客只要來到銅鑼灣,就會被眼前的繁榮景象所震懾----崇光、松坂屋、大丸、以及不遠處的三越等一大批日資百貨公司門庭若市,人頭熙攘,盛況空前。日本商品威力四射,令人讚嘆和震驚。銅鑼灣因日資百貨公司雲集,一度居然以「小銀座」著稱。東急、伊勢丹、甚至企圖升級打進百貨領域的日資超市公司八佰伴等都紛紛在香港開設分店,鼎盛時期,出現在香港的日資百貨公司達九家之多。

 

      可是,進入90年代後期,日資百貨公司不是結業便是易手,逐漸退出了香港市場。2006年,隨著在香港經營了25年之久的三越百貨靜靜地落閘宣告結業,日資百貨自此在香港全盤「沉沒」。風始於青萍之末。這其實是日本整個百貨行業走向大衰退的一個起端。日本百貨行業的銷售額在泡沫經濟時代最鼎盛時的1991年達到9.71萬億日元之多。可是到了2009年,卻落到了6.58萬億日元,將近三分之一的銷售額飛掉了。

 

 
 北海道旭川的一家大型百貨商場關門了

      當年起於香港日資百貨公司的倒閉之風,進入本世紀後,在日本國內已發展成了「飄蕩于八荒四野,拂萬物而盤旋」的蕭瑟狂風,在日本本國的經濟市場上呈現出「咆哮怒號,動地驚天」的破壞力。不僅是開在中小城市的地方品牌的百貨公司難以經營下去,就連開設在車水馬龍、人流如潮的名古屋車站、東京有樂町、吉祥寺、京都四條河原町的伊勢丹、西武、阪急、松坂屋等老牌百貨公司都難以為繼,紛紛關門大吉了。

 

      對居住在海外的讀者來説,有樂町、吉祥寺、四條河原町等僅僅是個地名而已,就是名古屋車站也不過是日本的一個地方城市的車站。可是,對於日本人或熟悉日本情況的讀者來説,這些地名所具有的分量卻是非同小可的。東京的有樂町位於皇宮和銀座之間,是東京最為繁華的地段之一,吉祥寺則是東京有名的富人居住區之一。四條河原町等於是京都的銀座,代表著京都的繁榮和富貴。松坂屋的名古屋車站店的位置可以説是典型的黃金地段,斜對面就是豐田總部大樓,旁邊是萬豪酒店,還有眾多銀行及大公司。地下則是多條地鐵線路縱橫,車來馬往,人流如潮。這些地段都是日本含金量最高、來往客流量最大的最佳商業地段。

 

      如果説關店潮初期日本關閉的百貨商店多位於地方小城市,還不至於傷及整個百貨行業的筋骨。那麼,這些位於大城市繁華地段的百貨商店也走上關閉之路,則意味著日本百貨行業進入了苦苦難熬的嚴冬。

 

      怎麼走出蕭條的嚴冬,迎接繁榮的春天,對日本百貨行業來説,成了進入本世紀後一直必須面對的一個艱巨而困難的重大課題,各家百貨公司都在苦苦尋求破解這個課題的答案。


      07年之後,日本對中國遊客開發旅遊簽證,具有旺盛消費能力的中國遊客的蜂擁到來,為日本百貨行業帶來了可喜的春風,使得搖搖欲墜的經營地盤獲得了加固。日本百貨行業19年的銷售額為5.75萬億日元,儘管低於09年的水準,但終於縮小了跌幅。不料,這次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則給本來已經處於雪上加霜狀態的日本百貨行業帶來的無法比擬的沉重打擊,致使百貨行業迅速滑向了大衰退的深淵。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百貨行業陷入每況愈下、苦苦掙扎的泥沼之中,應該説不能完全歸結于這次疫情。

 

      19年9月30日,神奈川縣伊勢丹相模原店關閉。在閉店儀式上,店長致辭道:「對我們來説,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在這家店裏與大家見面。與大家一起走過的寶貴時光不會消失。」然而,以往客人進進出出的大門隨後就被關上,這家百貨商店落下了29年歷史的帷幕,同時也宣示著百貨公司作為「無所不有的快樂場所」的「幸福時代」已經結束了。

 

      因為泡沫經濟時代盛況空前,人氣鼎沸,長期以來,日本百貨行業一直沉醉在舊日陳夢之中,缺乏改革商務模式,跟上時代變遷的積極進取的意識,不僅對於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甚至連一向引以為豪的服務態度都存在著傲慢不恭之處。

 

      我曾在東京新宿南口一家知名百貨公司採訪時,看到有位中國遊客在精品店裏選中了一條長褲,需要褲腿稍稍縮短一點。店員告訴她:「加工時間需要3天,收加工費1500日元。」顧客認為這不合理,説在中國的商場裏,免費馬上就能完成,即便上海的日資百貨店伊勢丹及日資精品店等也是如此,希望店員能夠向上級部門反映這方面的顧客意見,今後改進這方面的服務。不料,出來對應的百貨商店的男科長居然説:「我們會向公司反映,但這方面的規定不會改變。」傲慢不恭之態溢於言表。我當時悄悄查看了一下那條褲子的價格,23000日元。這樣一筆不錯的生意就這樣飛走了。

 

      固然,實際上百貨公司方面日後做了不少這方面的改進,但是那位男科長的傲慢不恭之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看到了日本百貨行業意識陳舊,沉疴難起之處。

 

      百貨公司的關店風潮如今已經進入了終止不了狀態。1999年時日本尚有311家百貨商店,估計今年可能要跌破200家這條防線了。尤其是曾給百貨公司帶來巨大利益的服裝業也全線崩潰了。日本最大的百貨店服裝供應商恩瓦德(ONWARD)宣佈關閉600家店,已經陷入連虧漩渦的三陽商會的岩田功社長也被迫引咎辭職。日本有專家評論説:「服裝業與百貨公司有著巨大交易關聯,如今正面臨著‘兩敗俱傷’的危機。」   

 

       猝不及防的疫情打擊更使雪上加霜的百貨公司遭受到難以想像的致命打擊,消費者對網路購物的越來越大的依存習慣更使百貨公司失去了奪回失地,東山再起的機會,日本百貨行業與他們的世界同行一樣正在快速滑向大衰退的絕境。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