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313) 中國民眾和海外華人怎麼看安倍辭職?

2020/09/1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安倍晉三因病宣佈辭去首相職務的當天,我在臉書上寫下自己的感想:「安倍作為戰後歷史上身患疑難病症,卻創造了在任時間最長記錄的首相,我想暫且不論他留下的足跡有多深淺,他的名字一定會留在史冊上的。我想對他的辛勞表示慰問,‘辛苦了,今後請專心治病’。」

 

 
  安倍晉三828日下午宣佈將辭去日本首相職務。

      在安倍任自民黨副幹事長時代,我曾在電視節目中和他就日本的戰爭責任等歷史問題進行過激烈爭論。當年的激烈場面迄今仍記憶猶新,恍如昨日之事。記得節目播放完畢,我和他都氣呼呼地走出演播室,連手都沒有握一下就各自登車而走。看到現在自己居然能對安倍作出這樣平和的評論,使我再次意識到歲月會撫平很多心中的波瀾。

 

      從中國國人對安倍辭去首相職務一事的反應來看,網際網路上出現的中國社會的反響也有類似現象。在中國的網路和自媒體上,對安倍作出評價的聲音佔多數,對辭職的安倍投去相當溫暖的目光。原因何在呢?我想介紹兩個出現在網際網路上的典型觀點。一個是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前駐日參贊呂小慶發表在官方媒體上發表的觀點。他認為對2012年再次當選首相後的安倍應該分期來看待,前期是安倍再次上台執政的2012年底到2017年,後期為越南峴港召開APEC會議的2017年底到現在。

 

      前期安倍在中日關係的主要問題方面基本上是開倒車,甚至使中日關係大幅度倒退,再次跌入冰點。而後期則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者,安倍主動採取與中國改善關係的態度和政策,對中日關係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採取了收斂和克制的態度。安倍提出中日關係發展「三部走」的倡議並予以積極推動(李克強總理赴日參加中日韓三國政府領導人會議並訪問日本,安倍首相訪華並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0週年大會等活動,習近平主席訪日),對高端引領中日關係取得突破和發展起到積極正面作用,特別是對於中國「一帶一路」表示(有條件的)肯定並以「第三方合作」形式展開實施,使中日關係展排除障礙進入現務實發展的新局面,這對中日兩國都是好事,對後來者也有正面影響。


      另一個是來自民間自媒體的聲音,有一位網名為「木蟲木蟲」的網民寫下的《安倍六個知道》算是這方面觀點的典型發言。

作者在文中對安倍辭職的評價是「理性而明智,審時度勢,激流勇退,體現了其高拔的個人素養和敏銳的大局觀念」,認為「安倍主動辭職表明他六個知道」。其「六個知道」的內容我整理如下:

 

      第一,安倍知道自己不是神,當意識到自己的健康不能再勝任首相工作時,「不戀棧,主動交出權力。這體現了一個政治家的擔當和胸襟,更説明他能夠認識自己!」   

 

      第二,安倍知道國家需要一個身體健康的領袖。他完全可以邊治療邊工作,但安倍清楚那不是人民的期望,對國家沒任何好處!

 

      第三,安倍在任期間,訪問了80多個國家,累計出訪170多次,是日本歷史上出訪最多的首相,先後17次會見普丁,全世界第一個會見待任總統的川普。當時,他因此被許多人嘲笑。現在回頭再看,安倍可謂忍辱負重!

 

      第四,安倍知道自己在為誰工作?因此,把身段放得很低,甚至不惜犧牲面子和尊嚴,也要為國家和民族爭取利益。會見普丁時,普丁遲到近兩個小時,安倍泰然處之。而安倍見普丁時少許遲到,卻一溜煙小跑步前往握手。會見川普拍照時,川普給安倍難堪,甚至將其擠出紅地毯。但安倍始終隱忍不發,面帶微笑,最終贏得川普和美國的尊重。

 

      第五,安倍知道人民需要幸福和尊嚴、發展和文明、市場和安全。據統計,安倍在任期間,先後向日本國民公開道歉100多次。然而,在他的努力下,日本和世界各國的關係得到全方位發展,左右逢源,朋友遍天下。日本的市場觸角延伸到世界各個角落,發展勢頭穩步增長。日本和中國關係不但改善,而且得到提升。安倍2019年給中國拜年,用漢語説:「大家過年好」,並引用中國俚語祝福中國人民,希望兩國民間多走動,中日關係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中國人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第六,安倍知道什麼是幸福?安倍心目中的幸福不是在位時間更長,擁有權力更持久,而是為國家和人民兢兢業業工作。今年1月中旬,到6月20日的150天裏,安倍工作了147天,據媒體報道,多次累到吐血。顯然這些來自中國的對安倍的評價,主要著重在對安倍在位期間尤其是後期對中日關係所起的作用和個人的辛勤工作上,而對安倍在日本國內問題上的功過是非則基本沒有顧及。

 

      對此,海外華人尤其是居住在日本的海外華人因為所獲資訊量的不同以及加上生活中的實際感受,有不少人不太認同對安倍的評價。有位華人在臉書上説:「也有同學和我講同樣問題,國內對安倍的評價較高。甚至有同學對安倍日理萬機而病倒的事情很感動。我不敢茍同。安倍之所以能維持將近八年之久,是日本民主化的退步。因為日本年輕人,懂政治關心政治的人越來越少……,野黨非常虛弱,沒有別的選擇,給了安倍機會。」

 

      很久以前,我為了研究安倍晉三,曾給鹽田潮所著《安倍晉三的力量》一書寫過書評。看到安倍辭職後的中國社會的整體反應,我在臉書上留下了自己的感想:「可以把這理解為‘安倍晉三的力量’吧。」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